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式的榮譽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8 10:00:55  


  幾周前發生在奧林巴斯(Olympus)的事情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這家日本相機及醫療設備製造商的總裁、英國人邁克爾•伍德福德(Michael Woodford)在被解職後,披露了一些極為怪異的交易的細節。有些事極其不對勁兒,只是人們很難理解為什麼奧林巴斯會花費14億美元進行三筆極小的收購交易,卻支付一筆高得荒唐的咨詢費用。
 
  最近,真相漸漸浮出水面,卻也越來越令人不安。伍德福德的繼任者高山修一(Shuichi Takayama)近日在東京的一場正式致歉活動中兩度鞠躬。他透露,董事會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一直想方設法隱瞞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投資損失。這些虧損都以收購之名被核銷。
 
  以該公司前董事長菊川剛(Tsuyoshi Kikukawa)為首的三名董事雖然受到指控,但他們依然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值得尊敬的,這一點我們不難相信。他們也許認為小心翼翼地掩蓋錯誤、不讓前任們丟臉是自己的職責所在。
 
  如果真是這樣(我們仍然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他們想錯了。誠實的結果應該會好很多,不管是對公司的投資者,還是對員工、審計人員甚至整個日本商業而言,都是如此。可實際情況是,他們將公司置於了一種危險而脆弱的境地,陷其他董事於不義——這些董事或者是知道事情內幕,抑或是瀆職。
 
  金融機構中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譬如日本長期信貸銀行(Long-Term Credit Bank)和山一證券(Yamaichi Securities)上世紀90年代末曾通過“tobashi”交易(即資產負債表外融資——譯者注)掩蓋泡沫破滅後遭受的損失。它們將受損資產按照賬面價值轉移到“傀儡”子公司中,以這種方式掩蓋在證券和貸款方面的損失——奧林巴斯只不過成功將自己的伎倆多隱瞞了十幾年。
 
  它還讓人想起銀行裡的“流氓”交易員,他們在出現損失後利用虛假交易和秘密賬戶來掩蓋虧損。上世紀90年代中期,巴林銀行(Barings)的流氓交易員尼克•李森(Nick Leeson)投資日經225股指和日本國債造成的損失金額,大致相當於奧林巴斯為上述可疑交易支付的金額。不同之處在於,此次罪魁禍首都是奧林巴斯的董事。
 
  奧林巴斯的本能反應和流氓交易員是一樣的——都認為掩蓋損失而不是坦白承認,才是自我拯救的唯一方法。奧林巴斯的董事們之所以不願及時認錯、反而讓事情變得更糟,日本人所具有的強烈榮譽感或許在從中作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