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虎媽故事引英國華人教育觀交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5 10:27:13  


 
  虎媽高壓教育的根源

  為什麼要如此高壓地教育孩子?片中,Vivian談到,希望在孩子太小還不懂得怎麼做是對的時候,幫助他們選擇(練琴),並鼓勵他們完成預定目標,幫助他們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另兩個媽媽Julie和Vivian都不約而同地提到,“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必須努力”;Matthew的爸爸則提到華人在海外謀生不易,眼下又逢全球衰退時世艱難,必須讓孩子通過從小打好基礎,擁有一門適當的技能,將來才能立足;來自台灣的媽媽Kate說,她很理解為什麼她以種田謀生的外祖父母要讓她離開台灣。因為靠天吃飯太難,太苦。有天災,有人禍。不像英國,台灣沒有社會保障體系。

  來自中國大陸的施女士對此印象深刻。她認為,華人父母如此看重孩子教育的根源就在於社會保障缺乏而造成的“安全感”缺失。長期以來,華人的生存環境惡劣,資源有限,要生存,只能“吃得苦中苦”,所以不斷得跟自己較勁,不停地賺錢,買了一套房子還要再買第二套第三套;為自己攢夠了錢,還要為子子孫孫留一點。做父母的也不斷拿自己的孩子和別家孩子比:和英國的孩子比,和英國的華人孩子比,還要和中國的同齡孩子比。“我很多次聽到華人朋友這樣說他們的孩子,‘哎呀,TA算什麼呀。現在國內的孩子都能怎麼怎麼樣了’。不看自己進步了多少,而是擔憂會不會被別人甩下。“華人可能是世界上最缺安全感的一群人了。如何讓華人和華人的孩子有安全感,是個值得進一步深思的問題”,施女士說。

  在張女士看來,一些中國媽媽嚴苛,還有一個很大的主因,是她們不了解英國教育體系,因而害怕、焦慮,因而不斷替孩子進補,希望孩子勤奮、早學。華人在教育上普遍相信勤能補拙。她認為,如果家長能多了解英國教育,也許就不會過度焦慮,也能看到好些英國教育的優點 ,如注重社交能力培養、思考型功課、鼓勵運動、鼓勵孩子盡己所能、鼓勵自主學習、激發快樂,等等。華人家長就不會一味固執地以為英國白人媽媽都無所事事,英國白人孩子都一事無成。 

  網友ruthie這樣分析一部分虎媽的心理:她們看上去很堅定很執著,但她們的內心可能是不安,不堅定和脆弱的,她們用世俗的眼光去評斷孩子快樂與否,希望孩子得到榮耀和名譽甚於希望孩子快樂,很可能是因為她們的經歷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為了金錢、名譽、地位感到焦慮和掙扎,她們認為孩子將來的快樂也建立在這些東西之上。而讓孩子學會與環境融洽相處,正直,堅持,會思考,懂得感受快樂和幸福才是真正應該花時間教給孩子的東西,那是一輩子的東西。放棄後者而追求前者實在有些本末倒置。

  美國虎媽蔡美兒去年1月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西方人現在把華人媽媽描寫成心機很重、冷酷無情、一心想讓孩子成功,無視孩子興趣的人。站在亞洲媽媽這邊,其實許多中國人都認為自己比西方人更關心孩子並且更願意為孩子做出犧牲,並認為西方人似乎對孩子變壞漠不關心。我認為雙方都有誤解。所有正常的父母都願意把最好的給孩子。只是中國人的做法和西方人不同。西方家長是在尊重孩子的個性,鼓勵他們追求夢想、支持他們做出的決定並給予積極的配合與合適的環境。相反,中國人相信保護孩子最佳的方法就是要讓他們對未來做好準備,讓他們挖掘出最大的潛能、並且給他們技術、良好的學習習慣、誰也拿不走的真正的自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