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孫芸在吉拉德裡廣場的“福祿壽”餐廳,照片攝於1977年。 |
《華爾街日報》:你當年來到舊金山時,在開中餐館方面有什麼經驗嗎?
江孫芸:我來到美國前,人生字典中從未有“做飯”兩個字,因為那時候大家閨秀是不能下廚房的。我們家當時雇了兩個廚子,一個是北方人,一個是南方人。我父母都很講究吃食。每次全家人一起吃飯時,總是一道菜接著一道菜的上,我母親就會問父親:這個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有點鹹或是有點甜。
我從沒下過廚,但我很了解食物的色香味應該是什麼樣的。我的味覺很靈敏,記性也好,後來這些都成了我做菜的資本。
《華爾街日報》:你當時來到舊金山時,唐人街是怎樣一個情況?
江孫芸:我是1958年來的,和姐姐在一起,她當時住在克萊街和波克街一帶,就在唐人街邊上。我們吃遍了唐人街所有這些餐館。那時候,中餐館里沒有桌布,也沒有餐巾,沒有菜單,只有一塊黑板。有些餐館甚至連黑板都沒有。
那時有一種“套餐”,通常是三四個菜,再加一個湯。無論去哪個餐館,都是蛋花湯,而且其中一個菜必然有豆芽。可以吃到糖醋里脊,但其實所有菜都是酸甜口。我問姐姐,炒雜菜是中餐?她說,是的,在這裡就能吃到這個。可我們以前吃的中餐絕不是這樣的。
我當時就想:這太糟糕了,我必須改變這個局面,我希望把真正的中餐介紹到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