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數字化賦能“五育並舉”(師說)
http://www.CRNTT.com   2022-07-03 17:13:22


  中評社北京7月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要深刻認識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認識教育在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機遇和挑戰,在變革創新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其中,大力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以數字化推動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賦能“五育並舉”是重要著力點。

  創新場景賦能教育均衡。當前,基礎教育在硬件設施、教學條件、師資力量等方面尚存在地區間、城鄉間、學校間的不平衡,依托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構建可復制推廣的“五育”應用場景已是重要趨勢。比如,學生可以足不出戶參觀革命聖地,跨越時空與革命先輩對話;打造基於開放課程的開源教學平台,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開辟名師團隊支持下的教學場景;構建“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聚焦體育教學、體質評測等的場景設計,聚焦美育學科融合和課程供給均衡化的場景設計,聚焦學生參與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的場景設計,實現在生活中教育與在教育中生活的統一。

  精準畫像賦能科學評價。“五育並舉”,旨在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需要學校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的教育服務,而科學的評價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在教育過程中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對學生進行精準畫像,有助於科學評價學生特點及教育效果。可以通過數據采集,建立長周期的數字檔案,並通過數據分析,實現各學段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同時,探索智能化作業設計和管理系統,開展個性化學情診斷等,形成綜合評價報告,為教師因材施教提供依據。

  智能平台賦能家校協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構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型家校協同育人機制。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搭建家校協同育人數字化智能平台,借助融媒體的呈現和交互方式,實現家庭與學校之間主體互聯、資源共享、信息流動。同時,通過向家長精準推送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符合“雙減”要求的教育信息和資源,可以幫助家長樹立科學成才觀念,與學校教育同頻共振、同向同行。

  高水平的教育數字化引領高水平的教育現代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現代化的目標方向。應緊緊抓住數字教育發展戰略機遇,推動數字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實現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為北京教育融媒體中心副主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