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解決“城市病”,如何找到“智慧”良方
http://www.CRNTT.com   2021-02-27 18:47:49


 
  清華大學信息國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數據科學研究院智慧城市大數據研究中心副主任杜明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智慧城市是數字產業、民生服務、基礎設施、數字政府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支點的綜合實現載體。從系統工程的視角看,智慧城市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動態的、開放的系統,其在不同領域形成的成果和業態會持續迭代更新、交叉融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根據新的民生需求,智慧城市將在智慧政務、智能市政基礎設施、智慧醫療健康等成熟業態的基礎上不斷湧現出新的業態,進而再去提升、拓展,實現一種“迭代式更新”,而非“空穴來風式更新”。

  杜明芳介紹,2008年我國開始啟動智慧城市建設。歷經10餘年發展,智慧城市沉澱下來的垂直領域主要業務板塊有近50個,例如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已逐步形成相對完整的體系。2016年以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較大成就,智慧城市的內涵、體系、理論不斷豐富完善,實踐項目形態多元化,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避免“碎片化”建設的意識逐漸加強,一系列國家標準陸續制定。

  “我們從供給方角度,也能明顯感受到我國智慧城市快速發展的勢頭。”中國電子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現代數字城市研究院高級專家王思博說,據測算,到2023年,我國新型智慧城市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

  王思博認為,智慧城市能夠在解決城市治理“痛點”、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讓城市變得更有韌性、更有溫度、更有活力。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可增強城市應對風險和災後恢復能力,推動新業態新模式廣泛應用,促進民生服務領域優質資源高效利用、共享複用;帶動城市智慧產業發展,以數據流帶動資本、人才、技術等各類要素匯聚和優化配置,增強城市功能品質。

  被閑置,智能設備落地須貼合百姓需求

  【案例】

  今年65歲的王女士住在北京市豐台區的一個老舊小區。疫情期間,該小區居民憑借紙質出入證進出小區。“去年年底,小區通知我們要安裝人臉識別門禁,讓大家到物業登記並錄入信息,當時這事在小區微信群里引起了激烈討論。”王女士說,很多居民認為安裝人臉識別門禁沒有必要,錄入的人臉信息也沒有安全保證,就拒絕去物業登記。截至目前,小區安裝的人臉識別設備仍未投入使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