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隊伍怎麼“留下更多精英”
日前,“基層公務員該不該漲薪”引發社會爭議,而無論正反哪方,都認同的一點是:僅靠一個年輕公務員的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顯然支撐不了這個隊伍的長遠、健康發展。
在竹立家教授看來,公務員隊伍該怎麼“留下”更多精英?這或許是一個必須思考的問題。
中國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儘管多數青年網民並不認同“一刀切”地給公務員漲薪,但也有一種聲音擔憂,若只用“低薪高壓”擠出謀私、寄生者,而不匹配上其他政策,這種方式會不會無形中提高從政的成本?
“當‘擠出去的’都是沒門路的,剩下的就是‘官二代’和‘富二代’了。”“當政治成為‘富二代’們的專享,誰來替窮人說話?當下,權力被濫用是根本問題,工資高低影響的只能是守法的好公務員,這會不會造成‘逆向淘汰’呢?”網民“Wanfe”等說。
這個問題,馬文莉也一直在思考。
“成為基層公務員的年輕人,首先是普通人,也要吃飯養家。”馬文莉向記者坦承,她身邊的80後同事普遍吃苦耐勞,“很皮實”,但在日漸高漲的生活壓力下,有人形容“幾年下來,存款沒有,提拔沒有,青春已不再”,“再崇高的理想,也有難以支撐的一天”。
馬文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她工作的城市,一個煎餅5元,從縣城到鄉鎮的車票一次20元,房價每平方米數千元。每月不足兩千元的總收入,“花起來很緊巴”。“以前逢年過節,會有兩三百元的過節費,每年會有1000多元的‘年底雙薪’,今年形勢緊了,也沒發。”
馬文莉說,上升通道的狹窄,也讓一些年輕公務員“鬱悶”。
“在市級大機關的小部門,從來就不缺人,高學歷、肯吃苦的年輕人一抓一大把。唯一缺的是機會,部門的中層領導都是年輕的70後。所謂的發展空間,小到讓人絕望。”近日辭職的上海80後公務員的這段獨白,引得不少同行唏噓。
“來自社會的認同感,對一名基層公務員也很重要。”馬文莉說,“很多從事公益慈善事業的人收入不高,但有很強的精神激勵,而公務員隊伍卻面臨‘污名化’問題——少部分貪官給社會的不良印象,被投射到了整個公務員群體身上。”
竹立家教授認為,用體制保障公務員隊伍,留住精英,也應該從前述三點“發力”。
“對一些基層且艱苦的崗位來說,適當提高薪酬是必要的。”竹立家表示,按照國際慣例,公務員薪酬大多參照社會類似機構的同一職業平均工資而定,“並不明顯高於普通人”。“但是,如果公務員的工資十年不變,明顯跟不上當地居民的收入增長水平,也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