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謝國忠:中國30年經濟最大調整在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02 12:15:34  


  出口疲軟、企業和地方政府出現償債危機以及生產成本上升,是中國目前的三大挑戰

  無疑,中國舉辦了一屆成功的也是最費錢的奧運會。沒有哪個國家曾花這麼多錢辦奧運。不過,中國作為東道主榮登金牌榜首,菲爾普斯和博爾特在這次奧運會上創造了種種“奇跡”,這筆錢花得還算值。

  中國之所以能辦得起這場“豪華”奧運會,是因為過去30年里,它的經濟取得了成功。當然,是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將中國引向成功。奧運會上,應該給改革開放政策發一塊最耀眼的金牌。

  奧運盛會已經結束,我們必須重返真實世界。這可能有點讓人掃興。中國的經濟正面臨空前挑戰,不過,大多數與奧運會無關。

  首先,歐洲、日本和美國經濟30年來同時收縮。這對中國出口造成巨大壓力。其次,因“熱錢”流入而產生的中國資產泡沫(部分原因是對奧運行情過於樂觀)已經破滅。許多公司和地方政府在泡沫中擴張過度。由於資產價格下跌,他們正面臨一場償債能力危機。最後,也是更根本的,生產成本上升正在考驗中國低成本擴張戰略。

  應對挑戰時,有正確的做法和錯誤的做法。錯誤的做法是,采用以控制價格為目標的行政措施,來解決資產價格下跌和CPI上漲問題。這些政策可能短期內會減輕疼痛,但是,隨後會引發一場全面的經濟危機。

  正確的做法是,將短期穩定需求政策和深入改革、提高效率結合在一起。中國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份額,以解決他們的償債能力危機;(2)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來緩衝經濟增長減速;(3)改革金融業,提高經濟效率。

  過去,中國總是在出現危機時深度調整。例如,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中國進行了國有企業改革、公共住房私有化、加入WTO和修建全國範圍的高速公路網。這些政策為此後十年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出口之困

  目前,中國最大的挑戰是出口需求疲軟。中國出口總額約占GDP的40%。按附加值算,出口也占到GDP的四分之一。自2003年以來,以美元計價,出口每年以逾20%的幅度增長。排除價格上漲因素,出口部門可能每年直接為中國GDP增長貢獻4個百分點。很明顯,如果出口增長減速甚至出現下滑,整體經濟增長將顯著放緩。

  作為需求問題之一,自2004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開始上漲,中國的出口便遭遇成本上升難題。人民幣升值和工資上漲使問題更加嚴峻。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出口企業利潤本來就薄,成本壓力將它們中很大一部分推向虧損邊緣。因為固定資產成本的存在和企業主寄望情況會改善,利潤下降初期,企業都會堅持原來的生產計劃。這就是在過去三年里,中國出口保持強勁的原因。但是,當企業看到成本上升是一個長期問題,它們會縮減產量。

  全球貿易是周期性的。可以將目前出口低迷理解為另一次周期的開始,中國可以等待低迷時期結束,出口重新走強。這種戰略最終會成功。但是,等待的時間可能很長。不過,中國可以實施改革,來加快貿易複蘇。

  需求方面,市場格局發生改變。上漲的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石油價格,將全球收入重新分配,從經合組織和東亞國家向非洲、拉丁美洲、中東和俄羅斯傾斜。單油價上漲就重新分配了占全球GDP3%的收入(與中國出口總額持平)。這些錢轉移到了石油出口國。未來幾年,強勁的需求應該來自資源出口型國家。中國的出口企業應該在這些市場投資。

  成本上升是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大多數中國出口企業是原始設備生產商(OEM),依賴價格競爭取得訂單。它們無法接觸最終使用者,也不擁有技術。它們是跨國公司的附屬工廠,并很難獨立謀生。這些中國出口企業和它們的客戶——跨國公司談判能力非常差。當成本上升,跨國公司迫使它們消化了這部分成本。這樣下去,會毀掉中國出口企業。這些企業的困境在股價中反映出來。

  過去兩年,香港上市的出口企業股價已跌了50%-80%(即使這些股票以前也沒大漲過)。金融市場基本上表明,這些企業的經營模式不再有效。

  中國出口企業必須脫離跨國公司的控制,開辟獨立生存之路。在需求方面,隨著市場從經合組織國家向資源富裕國家轉移,出口企業需要開辟自己的銷售渠道。一些企業,例如華為和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已經開始這麼做了。這些努力需要巨大的投資。雇傭外國員工(在大多數市場很可能是必需的)可能很昂貴。不過,當產品賣不出去,成本再低也無濟於事。現在的市場上,最便宜的產品未必會贏得競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