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3大理由 中國經濟不會放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01 08:49:58  


京奧後,中國經濟走向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中評社香港9月1日電/奧運完滿結束,中國經濟的老問題再度成為各界的關注焦點,其中,奧運後中國經濟會否放緩是一個最大懸念。綜合專家的意見,基於三大理由,後奧運的中國經濟增速不會放慢,其一是主辦城市北京在中國的GDP佔比很小;其次,京奧之後,內地承辦的大型國際盛會一個接一個;第三,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不會因京奧結束而發生變化,故此相信中國不會如其他奧運主辦國,患上“後奧運症候群”,令經濟大幅放慢。 

  文匯報報道,數據顯示,過去11次奧運,主辦國在奧運後出現經濟增長趨緩的有8次,主因是奧運舉辦前基礎建設需求及旅遊業興盛,刺激經濟增長,但奧運過後經濟失去增長動力,此現象又被喻為“奧運魔咒”。較嚴重的個案包括1988年漢城奧運、1992年巴塞羅那與2004年雅典奧運。而2000年悉尼奧運的同一年,澳洲的經濟增長更已開始變慢。 

  奧運相關投資比重小 

  中國經濟能否擺脫“奧運魔咒”呢?綜合專家的意見認為,“奧運不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分水嶺”。世界銀行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圖)直言,奧運後的中國經濟不會像部分奧運主辦國出現蕭條,其理據主要是,中國的經濟規模比其他辦奧運會的國家大很多。如2004年雅典奧運,希臘當時的經濟規模只有1850億美元,2000年悉尼奧運會時,澳洲的經濟規模是3900億美元,而中國經濟規模在2007年已經達到3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在中國辦奧運會,整體的經濟規模是希臘的16倍、澳洲的8倍。奧運有關場館的基礎設施,不管在哪個國家,都大約相等,在這種狀況下,奧運相關的投資在中國所佔的比重是非常小的。 

  其次,林毅夫指出,京奧之後,上海還要辦2010年的世博會,2012年廣州還要辦亞運會,國際盛事一個接一個,需要很多固定資產投資,可以確信奧運之後中國不會出現經濟蕭條。 

  國際盛事一個接一個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圖)表示,進入後奧運時期,前奧運時期體育場館和關聯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的大規模投資需求,以及奧運舉辦期國內外遊客帶來的巨大消費需求會減弱甚至在短期內消失,但過去30年支撐中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基本動力不會發生變化。 

  王一鳴認為,過去7年推動中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儲蓄率較高、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巨大,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市場潛力巨大,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以及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這些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不會因為奧運會結束而發生變化。 

  “三駕馬車”動力依然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圖)認為,從最近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基本數據來看,儘管GDP、投資、CPI的增長有所回落,但整個增長速度仍然處在高位運行的狀態。儘管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經歷了雪災、震災及國際經濟環境大震蕩等一系列的不確定性因素,但是中國經濟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特別是中國經濟經過幾年來的宏觀調控,經濟增長開始放慢,這僅是政策效應開始顯現,它表明國內經濟增長開始從“病態”恢復到“正常”。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的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在短期內不會改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