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溫和上漲,調控仍以調對外失衡為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3 17:42:20  


  中評社廣州4月3日電/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強勁、投資偏弱、消費增強、通貨膨脹溫和上行,似乎都是經濟向好的表現,但出口增速明顯加快,進口減緩似乎又表現出經濟失衡加劇。專家們普遍認為,從短期看,宏觀調控將“盯住”CPI走勢,但中長期看,出口政策將擔綱宏觀調控。 

  經濟全面過熱?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專家預測,一季度GDP增速低則10.5%,高則11%多,再加上仍然偏高的投資和信貸數據,經濟是否全面過熱正引起爭論。 

  申銀萬國宏觀經濟高級分析師李慧勇認為,中國經濟正在出現新一輪全面過熱。主要體現在:工業生產、信貸、投資強勁反彈,通貨膨脹壓力加大,貿易失衡加劇。他說:“二季度經濟增長率將達到10.9%左右,逼近去年二季度經濟過熱時的水平。” 

  從投資來看,儘管大多數機構預測,一季度將保持在22%至25%之間,與去年的24%大致相當。但專家也對數據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 

  而貿易順差前兩個月的劇增態勢也讓不少專家認為經濟“熱浪”來襲。李慧勇認為貿易順差很難明顯減少。他預計,今年順差將超過2100億美元。這將是中國貿易順差突破1000億美元之後第二年快速增加。 

  通貨膨脹的壓力在加大,這是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擔心經濟過熱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認為,雖然目前的CPI增速離3%的警戒線還有一定距離,但CPI在最近幾個月卻表現出上揚的趨勢,壓力將會很大。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認為,今年的經濟仍可能高位運行,價格有上行壓力,但能控制在預計的幅度之內。她說,糧價回穩為CPI下行提供機會;但貨幣供應量和貸款增速將成為推動CPI上漲的因素。今年前兩個月,國內銀行機構放貸規模接近萬億元人民幣,旺盛的放貸衝動助長了投資擴張,給CPI帶來上行壓力。 

  對外失衡加劇考驗加息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諸建芳認為,CPI出現溫和上漲趨勢,“雖然糧價不會大幅上漲,但也會保持一個上漲趨勢”,而衣著、家電、其它電子產品等納入核心通脹指標的產品也處於“止跌返漲”的臨界點,這些因素也會帶動CPI上行。國泰君安固定收益高級研究員林朝暉也認為,一季度CPI將會保持在2.7%左右的“安全區間”,但也值得關注。林朝暉稱,短期內,包括二季度內不會有加息的動作,央行需要看數據,但如果CPI上了3%的臺階,央行就可能改變初衷。 

  專家認為,二季度流動性壓力或許會比較大,“企業為了避免不利政策,可能會提前反應,從而造成出口快增趨勢,加大流動性壓力”。因此,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定向票據、貨幣掉期等可能會頻頻出手,而二季度加息可能性不大,存款準備金率可能也不會像以前一樣頻繁。外匯投資公司也能緩解一些流動性,但其時效和強度可能還需要時間來發酵。 

  諸建芳表示,今年宏觀經濟最大的“突變”就是進出口出現明顯反差,原來基本同向增長的進出口,變成“出口快升、進口下落”,這進一步加劇了中國經濟不平衡。預計進出口方面將會有進一步的措施出臺,除了貨幣政策外,為了減緩外部對出口的壓力,加工貿易方面的政策可能會調整,同時,“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呼之欲出,甚至使用配額管理也可能會在考慮之列”。 

  李慧勇說,從長期來看,加息遠未到終點。本次加息之後,實際利率為0.09%,仍然偏低,未來利率仍然有較大的上調空間。如果以每次加息27個基點算,未來尚需要上調2-4次。他認為,從短期來看,利率讓位於匯率和準備金率。3月18日央行加息之後,利率對控制投資、信貸和物價的效果需要一段時間觀察,“3個月之內央行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數據表明加息效果有限,投資和信貸仍然過熱,物價上漲的壓力仍然很大的話,三季度仍有可能再次加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