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遭遇史上最強震 大和民族臨危不亂
1、宮城特大地震 震級創下日本歷史紀錄
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東北地區宮城縣北部發生里氏9.0級特大地震。諸多消息說,此次日本地震級別強度創日本140年來最高記錄,在人類記錄的百年地震史上排第五,破壞力相當於20個汶川地震。(北京中國網)
當人們最初慶幸它發生在日本海岸線130公里遠的海底時,高達10米的海嘯卻撲向陸地,像災難片中看到的那樣卷走日本宮城縣的大量房屋、汽車甚至輪船,海浪衝擊陸地深度達1公里遠。日本NHK電視台記錄了海嘯的全過程,錄像通過電視、微博等迅速傳播,強烈震撼了全世界。在大自然發動的襲擊面前,人類文明的力量是多麼脆弱。(北京《環球時報》)
2、防災體制完備 日本震後應急可圈可點
日本時間3月11日14時46分地震發生時,首相菅直人和全體閣僚正在參議院決算委員會審議2010年度決算,劇烈搖晃使會議被迫中斷。在震後一刻鐘內,內閣接到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緊急事態的報告,政府立即啟動預定關閉程序。15時03分,菅直人便主持召開了抗震救災的緊急會議,成立了“地震緊急對策本部”,救災工作即刻啟動。此時距地震發生不到30分鐘。16時50分,菅直人舉行震後首次記者會,呼籲國民保持理性,通過電視等媒體收集震情信息,力求把地震損失降到最小程度。
由於日本實行地方自治,地方行政長官(縣知事)沒有請求,自衛隊不可擅自進入。在震後第一時間,三個重點災區的行政長官已向防衛省發出了派遣自衛隊救災的請求。而防衛省已先於內閣設立了省內“災害對策部”,已然與災區之間緊急履行了派遣自衛隊的法律程序。震後僅15分鐘,航空自衛隊便派遣直升機和戰鬥機飛赴災區調查災情。震後僅40分鐘,防衛相北澤美下令,海陸空8000餘名自衛隊員、300架飛機、40艘艦艇已完成集結,從不同基地飛赴災區。震後不到3個半小時,從18時起,由防衛省直接部署、以自衛隊員為主體的大規模災害應對體制便已進入實際搶險救援。與此同時,內閣又與美國駐軍緊急協調,12日上午,派遣自衛隊規模已擴大至2萬人、飛機190架、艦艇25艘。其中包括專門應對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的陸上自衛隊的防化部隊。 (北京《經濟參考報》)
其次,是信息披露及時、透明。災情發生12小時內,包括首都圈在內,交通癱瘓、通訊切斷。但電視、廣播和Twitter等媒體尚可運作。以國家電視台NHK為首的電視媒體,全頻道轉播災情,向國民傳達逃生和救災的各種信息。男女主持人頭戴安全帽,一絲不亂地主持、解說的情景令人印象深刻,客觀上起到了安撫、鎮定民眾情緒作用。鑒於有許多不諳日語的在日外國人,電視台開通了多語種救援服務,以英、中、韓文輪番播放,後又增加了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與此同時,消防廳等政府機構也及時開通Twitter以傳播信息。
再有,及時到位的公共服務,也是救災工作得以順利推進的重要一環。地震發生於周五下午,普通人多在上班。而震後軌道交通癱瘓,東京等城市人滿為患。政府要求,包括政府機關省廳在內,讓出禮堂等用於市民避難。眾多公共機構、大學也紛紛效仿。地震當天,僅東京迪士尼樂園中便有數萬人過夜。(北京和訊網)
3、民眾臨危不亂 強烈地震見證日本秩序
3月11日,日本發生里氏9級強烈地震並引發劇烈海嘯。各路媒體的報道,為我們展現了日本國民在超強地震之後的冷靜、理性,處處可見秩序井然:在仙台市的一條馬路上,人們集中在中間的綠化帶避險,雖然有些擁擠,但無一人占用兩邊的機動車道;在東京澀穀街頭,大批市民排著長隊打公用電話,整個過程平和、淡定,而富於效率……(山東《齊魯晚報》)
日本平民面對巨災的秩序感和鎮定氣質,實際上就是一種整個社會面對災害的韌性表達。這種韌性的普遍養成,當然可以從國民性格中去尋找解釋。比如,生死無常的人生觀的浸透,比如,視風雅為清冷之物的美學,都會對國民的行為習性起到鼓勵和規製作用。但是,社會秩序觀的形成,從來不只是哲學的結果。哲學更多地影響個人行為,而社會秩序的形成則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意識協同,和協同後的行動範例。
巨災面前,對於自身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恐慌足以讓自利性代替共利性,足以打破日常的協同習慣,從而損害平常秩序。強震中的日本社會仍能保持良性秩序,展現社會韌性,固然有國民性的因素,而更主要是持之以恒的,通過教育、防災培訓和社區建設而推進的非物質化的社會建設的結果。(北京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