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發展軌道 兩會已非“橡皮圖章”
◆海外空前關注兩會 印證中國大國崛起地位◆
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年度例會、全國人大代表大會),這是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之際的第一個“兩會”,又一次成為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尤其是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由於中國在應對危機中的出色表現,中國的“兩會”輻射力已開始持續向國際擴展。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主流媒體均給以密切關注,將“兩會”作為中國決策動作的風向標。(香港中評網)
3月6日,《日本經濟新聞》社論談中國“兩會”,第一句寫道:“中國總理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如同美國總統向國會的國情咨文一樣,不僅受到國內民眾重視,而且受到世界的關注。”這個比喻形象地說出了今天國際社會對“兩會”的感覺。
本來,“兩會”只是一個中國國內主要討論內政的例會,但中國在世界經濟中份額的增大,中國政治地位及影響的上升,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帶來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尤其在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政策的對外輻射力及國際認同度迅速提升,使中國越來越擺脫過去“獨善其身”的形象。中國開始“兼濟天下”並日益為人們所重視。特別在美國自身難保、日歐難脫困境的今天,中國乃至“兩會”受到關注的熱度就越發明顯。(北京中國日報網)
如今,各國的政府、智庫以及民間企業等,開始把中國看成一個指標,並將“兩會”作為重要參考,預估一年的經濟走向。可以不過分地說,今天中國的發展就是牽引世界的動力,中國的穩定就是造福世界的福音。中國動態特別是發展態勢正在成為世界走向最重要的標誌之一。(日本《日本新華僑報》)
◆“橡皮圖章”印象過時 兩會愈益展現民主優勢◆
值得指出的是,國際對“兩會”的關注不僅是因中國國力而“愛屋及烏”,還在於“兩會”確實越發具有名副其實的“國會”價值。過去外界對“兩會”大都存有“橡皮圖章”有職無權的片面印象。其實各國政治體制各有特色,代議制都必須提供各種利益集團發聲的方式,並建設緩解、平衡這些矛盾的機制。在中國。今天有貧富之間及地區、民族之間、行業之間等各種利益矛盾,由此形成各國民利益群體的訴求。政策往往是這些利益訴求協商的結果。
外國人就是要從“兩會”中窺見、把握中國社會整體輪廓及中國未來綜合走向,解讀中國政府政策之民意基礎及調整空間。過去“兩會”如同政府召開的“政策宣講會”,缺乏信息量與真實性。但今天“兩會”,利益多元性正在得到伸張,各種提案如八仙過海,評判各異,爭執不休,但恰好是中國社會眾生百態的亮相,有了實際的參考價值、新聞效應。因此就有了國際關注的升溫。(日本《東方時報》)
◆花絮八卦蓋過主題 兩會不可成為娛樂派對◆
毋庸質疑,這幾年兩會變熱鬧了,變得更有看頭了。有熱鬧看,老百姓當然不會放過,那麼凑上前去看什麼呢?看“優秀炮手們”臉紅脖子粗地放炮說狠話?看“給老婆發工資”之流貽笑大方的離譜提案?看民意代表“買不起房莫怪政府和開發商”之類的逆民意表態?還是看記者先生小姐們怎樣和劉翔在大會堂門口賽跑?(河北《燕趙都市報》)
相關報道披露的一些委員代表的參政能力或關注偏差也令人啞然。譬如某明星委員以“一貫投贊成票”標榜為“愛國”;有委員提案稱關閉網吧,讓網吧“國有化”;有委員在討論上花40分鐘絮絮叨叨說些歌功頌德的廢話,引發其他委員憤慨要求限制時間;住建部部長則對中國民眾都深感居高不下的房價表態無能為力,頗有不作為之嫌……(美國《僑報》)
比起以往板著面孔的枯燥,這當然是一種變化。尤其炮手代表們的偶發性發飈,更被賦予“敢於扮好角色、民主質量提升”等諸多解讀;而據說代表委員們也越來越能體察民意,比如大家都說房奴苦,今年全國政協各項提案中,關於房地產市場的幾乎占據半壁江山。表面看起來,“主菜”對路,“配料”得當,這道“兩會盛宴”越來越符合“生動活潑”的要求了。
判斷中國兩會之變,需要在民主水平、監督質量等這些根本之處洞察。從上面這樣的視角來審視這幾年會場上下的熱鬧和看點,還是要說:這幾年兩會可堪稱為變化或者進步的成分,還不足以被誇贊為累累碩果。(香港中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