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地價格微乎其微 揭密樓市暴利
1、倒塌樓盤暴利驚人 開發商可獲數億元收益
日前,國土部公布地價僅占房價23%時,輿論幾乎一邊倒地發出質疑,尤以任志强、潘石屹等開發商調門最響亮,說是“越描越黑”、“明明就是地價推高了房價”。有媒體報道稱,蓮花河畔景苑地塊中標價格4600萬元,中標地價僅為604元/平方米。截至出事前的6月26日,該樓盤的累計合同均價每平方米14297元,如果不出現倒塌事故,這個三級資質的小開發商僅從該項目可獲數億元收益。(北京京報網)
目前,上海梅都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正被蓮花河畔景苑的業主和網友瘋狂“人肉搜索”。有網友找出了開發商上海梅都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司和承建商上海眾欣建築有限公司的承建合同。根據上述合同,總建築面積80200平方米,總投資額18830萬元,每平方米投資額不到2500元,如果按照土地中標價格和投資額計算(該地塊動遷費用是否列入中標價格,目前無相關公開數據),該樓盤的兩大成本費用僅為3104元/平方米,以現在的14297元/平方米的銷售均價計算,樓盤利潤高達360%。(北京人民網)
2、房地産業虛火正盛 “地價推高房價”乃是謊言
包括上海在內的很多城市的開發商都喜歡四處推銷“地價推高了房價”的觀點,認為正是政府供應給開發商的地價太高,才造成了高高在上的房價。這種觀點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尤其有市場。由這個母觀點還派生出一系列的子觀點、孫觀點,比如“保18億畝耕地紅線推高了房價”的說法,成功地轉移了輿論風口,以至於國土資源部不得不在6月23日舉行發布會,副部長鹿心社澄清,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地價占房價15%-30%,平均為23.2%,上述說法“沒有根據,也沒有道理”。(北京《中國青年報》)
上海“蓮花河畔景苑”一幢在建13層高樓的整體倒塌,無疑在關鍵時刻被動地扮演了地産業“污點證人”的角色,6年前604元/每平方米的中標地價和今日均價為每平方米14297元的樓盤售價,成本價格比之懸殊和誇張程度,足以讓公眾懷疑政府對房地産市場的整頓不是用力過了頭,而是太溫柔;房地産虛火正盛,價格泡沫不是擠幹了,而是太豐富。雖然對此次倒塌事件現在就下結論為時尚早,但人們希望曝光事件中暴露的種種行業問題,能成為房地産監管政策的一個分水嶺。
去年以來,由於宏觀經濟形勢的逆轉,宏觀政策環境的調整,地産業從重點整治對象,搖身一變成為尋求政策庇護的“乖乖女”,其間,一度傳來政府若不拯救地産商,短時間內就會有若干比例的開發企業大量破産的說法。現在來看,這種救與不救,純粹是一種裝可愛博同情之舉,試問當一個地産商手中的土地成本價只有區區幾百元的時候,當市場房價在數千元上萬元的高地“巍然屹立”的時候,開發商會破産不是一個僞命題又是什麼?(北京和訊網)
其實,在低成本高房價的盈利模式下,開發商很難破産,但是也會死掉,不過不是餓死,而是撐死——因為胃口太好,貪欲太重,把所有的心思用在如何最大限度地攫取暴利上,徹底放縱自己,被利益蒙蔽雙眼,放弃了對消費者起碼的道義擔當,最終消化不良,一頭栽倒在地上——就像“蓮花河畔景苑”的這棟樓一樣。(上海東方網)
3、急功近利尋租腐敗 中國樓市亂象暴露無遺
近些年來,各地城市大多處於高速發展和擴張狀態,房地産經濟甚至成為許多城市的“支柱産業”,因此,難免出現急功近利以及尋租腐敗現象。這幢大樓無論因為地質原因或施工質量原因而倒下,都反映了在城市開放建設過程中所存在的隱憂,也是現階段房地産市場亂象的一種寫照。(上海解放網)
據審計署最新調查,去年6家銀行的基層機構違規房貸逾300億元,其中215億元流入了房地産市場。今年新增信貸規模如此汹涌,加上一些地方政府‘保GDP’意願强烈,紛紛取消剛實行不久的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轉而以各種手段刺激房地産市場。原先房地産大厦的地基就並不穩固,如今却趁著‘保八’的熱浪重新‘拔地而起’,地基是否經受得住,有關方面有沒有切實弄清楚?(北京《新京報》)
近些年來,各地城市大多處於高速發展和擴張狀態,房地産經濟甚至成為許多城市的“支柱産業”,因此,難免出現急功近利以及尋租腐敗現象。這幢大樓無論因為地質原因或施工質量原因而倒下,都反映了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所存在的隱憂,也是現階段房地産市場亂象的一種寫照。希望這起事故能夠引起各地城市的高度關注,引以為鑒,從而對當前房地産經濟及城市發展模式作出進一步反思。(山東舜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