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振世界信心 “中國號”加大馬力
1、展示中國“保八”决心 政府報告成爲世界焦點
如果說,中國首次召開于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背景下的兩會理所當然成爲深陷于這一危機之世界的關注焦點的話,那麽,中國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人大會議所作上政府工作報告講些什麽,則成爲焦點中的焦點。輿論認爲,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說是多年來最爲重要的一次,不僅攸關中國自身的發展,而且也會影響到外部世界對經濟復蘇的信心。當日,溫家寶提出的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保八”與刺激經濟一攬子計劃,幾乎占據了海外主要媒體的顯著位置。瑞典最大報紙《每日新聞》評論稱:“當今世界,沒有幾個國家的內政消息會成爲國際關注之焦點,中國就是例外之一。”而且,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還被一些西方媒體“升格”爲中國的“國情咨文”。(法國《解放報》)
在溫家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們不但看到了中國政府再次用以刺激經濟的設想和方案,而且也看到了中國政府高層的一系列超乎尋常的坦誠和透明。在所有表述中,沒有不符實際的大話、空話,有的只是基于基本事實和綜合考慮之上的信心。或者說,作爲政府總理的溫家寶,既將中國目前遇到的挑戰和困難如實地展現在全國人民面前,同時也將政府解决困難的想法如實攤出;同時攤出的還有政府在解决困難過程中,希望從國民階層得到的理解和支持,那就是“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和“維護社會穩定”。(香港《文匯報》)
而在此前幾天,國際媒體就開始猜測溫家寶是否會宣布加大刺激經濟的力度,市場上的投資者更是予以樂觀的期待。在期待心理的驅使下,亞太和歐美各地股市在4日紛紛大幅上揚。但溫家寶幷沒有像外界預期的那樣,宣布擴大刺激經濟的配套。奇怪的是,亞太股市竟然沒有作出失望的反應,反而是再次上揚。其原因之一,想必是投資者從溫家寶的報告中依然獲得了信心;其二是在全球經濟一片灰暗的背景下,中國8%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全球所剩無幾的興奮點之一。只要中國爲這個目標作出什麽動作,海內外投資者就會作出興奮的反應。(新加坡《海峽時報》)
2、兩會爲經濟開藥方 向世界傳達“中國式信心”
溫家寶在兩個小時的報告中,8次使用“信心”一詞,提及“信心”、“誠信”、“堅信”、“守信”、“互信”等“信”字的就有約14處。這個報告全面透徹地詮釋了實現“中國信心”的有效保障和社會基礎,向世界傳達了强有力的“中國式信心”。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領導人對實現8%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仍充滿信心,這種信心的展示在當今世界已經不多見。毋庸置疑,政府工作報告爲世界經濟開啓了春天的希望。“中國信心”已成爲中國在確保自身發展的同時,對世界做出的承諾。(美國《華爾街日報》)
而且,溫家寶高頻使用的“信”字,凸顯出中國政府破解危機的姿態和思路,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在談到中國該如何應對全球衰退狂潮時,溫家寶開出的藥方與歐美不無相似之處,但很多媒體還是不約而同地看到了溫家寶“路綫圖”也與他國存在幾點顯著不同:一是相對于危機中的歐美各國低落士氣,中國政府的信心、中國人的信心都很高昂;二是相對于美、英、日、德、法等國的超出預期的衰退幅度,中國經濟增長依然一枝獨秀、强勁勢頭無可匹敵;三是溫家寶所宣布在中國創紀錄的財政赤字,與美英法等國的借貸相比,不過是“小巫見大巫”,後者的赤字已被逼至墻角,而中國則留有很大的餘地。這說明,世界正在前所未有地確認中國信心的實在性。(法國《歐洲時報》)
如果說在如此嚴峻的經濟形勢下,政府工作報告提振了中國人的信心,鼓舞了中國人的士氣,那麽在兩會閉幕之後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不厭其煩”地爲中國和世界鼓勁打氣:“我們已經準備了應對更大困難的方案,幷且儲備了充足的‘彈藥’,隨時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經濟的政策!”把這種情緒推到了一個頂點,幷向世界顯示出負責任大國的姿態。(意大利《歐聯時報》)
3、致力辦好自己的事 中國不可能拯救全世界
在中國兩會開幕之前,各國投資者懷著期待心理,猜測溫家寶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新的刺激經濟的配套,結果使全球主要股市連續兩天大幅度上漲。等到發現溫家寶幷沒有作出如此宣布時,股市又在失望中大幅滑落。西方媒體責怪中國刺激經濟的數據不明確,但溫家寶在記者會上指出,外界其實“沒有讀懂全部內涵”。中國經濟被全球寄予厚望,被視爲“世界經濟穩定的來源”,兩會辦好中國自己的事,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穩定的最大貢獻。(新加坡《聯合早報》)
整個記者會中,溫家寶發出的最明確的信息是,雖然中國經濟處于困難之中,但整個宏觀局勢及其發展方向都在政府的牢牢掌控之中;中國不僅有能力駕馭困難局面,而且也有信心實現自己確定的目標,那就是8%左右的GDP增長率。
在當前慘淡的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形勢下,人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主要經濟體必須首先明確自己的方向,繼而采取有效的行動,這樣才能讓人有所指望和期待。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以及相關態度和言行,之所以被全球市場所密切關注,以至于被市場人士一厢情願地解讀,就是因爲它能够讓人産生積極的想像和期待,讓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從其政策和市場變化中,尋找令人振奮的迹象。只是在全世界,像這樣能够吸引眼球的亮光爲數太少。
但是,中國作爲後起的新興經濟體,它依然處在經濟和社會的關鍵轉型期,既要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又要正視不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體制性障礙。可以說,中國所面對的衆多新舊難題,要比一些發達國家複雜得多。因此,中國不可能拯救世界,外部世界也不應該有這樣的期待。(香港中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