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衆志成城全國一盤棋 中國經受雪灾考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07 17:11:22  


 
一、五十年罕見雪灾 顯現中國發展模式存弱點

1、廣州滯留旅客已經全部疏散 春運挺過冰雪危機
  1月中旬以來,中國遭遇50年未有的暴雪,自25日至31日的一周間,灾區遍及17個省市,受灾民衆近8千萬人,全國陸空交通一度中斷。又因春節長假將臨,返鄉人潮受困,僅廣州一地進退不得的旅客就有幾十萬人,人頭汹涌,給人留下“天下大亂”的印象。(美國《世界日報》)

  這些日子,中國的雨雪冰凍灾害,成了世界報道最多的中國新聞。幾天前,中國剛剛公布了讓世界震驚的高達11.4%的經濟增長率,一些西方媒體據此預測中國和印度將拯救世界股市。但這場“來的不是時候”的大雪,突然間把中國拋上了風口浪尖。曾是國家現代化最漂亮名片的中國高速公路網及現代鐵路,突然間變得脆弱不堪。更爲罕見的是中國春運如此驚人的人口大流動,幾百萬人人滯留在旅行途中。當大雪和人流同時擁過來時,中國能抗得住嗎?在即將舉辦奧運會的節骨眼上,中國人會有什麽樣的表現?在集全國之力抗灾中,中國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河北長城在綫網)

  2月5日12時,廣州火車站和廣州東站所有列車恢復運行,這標志著自1月25日遭受大雪凍雨灾害嚴重影響11天的京廣鐵路南段運輸秩序終于恢復正常,鐵路部門實現了利用節前一周時間將廣州地區持票滯留旅客全部運送回家的承諾。(香港《文匯報》)

2、雪灾打擊突如其來猝不及防 凸顯中國發展軟肋
  近年來中國加速發展建設,固然取得了亮麗的成果,但“能源嚴重不足”的弱點,因雪灾發生,暴露無遺。因爲中國有半數地區的電力系統,依賴煤作爲主要能源。最近兩年,中國電煤系統呈幾何級數增加。這樣加速擴張,開創了高速成長的輝煌紀錄;但也埋藏了能源不足的危機。即使沒有雪灾發生,這種矛盾遲早亦必暴露出來。(美國《世界日報》)

  1月10開始的南方大雪損壞了不少發電站,南方地區供電不足所以火車開不出去,這是發生農民工回家困難的直接原因。也有西方評論說,煤炭價格市場化,但電力企業不准加價,造成電力企業缺乏發電積極性。還有一個說法是,前一陣國家和各級政府以行政命令“一刀切”,關閉了許多小煤礦,間接導致許多地方煤電緊張。可以說,後兩個原因其實和天灾無關。

  這讓人聯想到中國的發展模式,它也是長期在運行能力的邊緣高速行駛,甚至時以超越自身負荷能力的速度前進,一些矛盾懸而未解,一旦出現意外,損失當然是倍增。(新加坡《聯合早報》)

3、“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類遷徙” 春運模式難尋出路
  中國每年一度的春運窘境,由于今年南方連日的雨雪而被放大了數倍。“在不足6周的時間裏,中國官方預計將有幾億人次的‘候鳥’,完成一次大遷徙”,英國《金融時報》因此稱之爲“如史詩一般的人口遷徙”。就像一個美國人說的那樣:任何在中國的“大”,都是“巨大”。不過,他們也承認,如此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即使是基礎設施非常發達的美國,也未必承受得住。(日本《東方時報》)

  路透社記者在1月31日的報道中說,“對于數以百萬計離開家鄉,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南方城市打工,以換取微薄薪資的外來人員而言,春節可能是一年中能見到家人的唯一機會”。這樣的報道成了連日來世界媒體最常見的新聞,它們一致將春運定義爲“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類遷徙”,因爲流動人次接近地球人口的1/3。《泰晤士報》說,在春運和大雪的雙重夾擊下,7700多萬中國人遭遇了罕見的交通大阻塞,無論農民工、學生還是出差在外以及在异地任職的官員,此刻都在爲了回家而“奮鬥”。(北京《環球時報》)

  從長期看,在中國人口規模不變、文化傳統不變、甚至休假制度也不變的情况下,從根本上解决人口流動擁堵問題,還是應從縮小地區差距入手。海外學者一致認爲,中國東部與中西部、沿海與內地發展的不均衡,是造成每年出現大規模人口流動的深層次原因。《金融時報》說,在中國人的記憶中,以前春節的旅客多是漂泊异鄉的游子和學子,而自中國采取外向型經濟的戰略後,來自中西部的青壯年勞動力就成了春運中的“主力軍”,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1.2億打工大軍,幷以每年500萬的速度擴張。文章說,正是這些每年“候鳥”般遷徙的農民工,使價廉物美的“中國製造”主宰了全球消費品市場,讓中國30年的經濟轟轟前行。(湖南經濟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