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改良鹽鹼地 提升糧食安全系數
http://www.CRNTT.com   2022-06-20 00:01:08


  中評社香港6月20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積極挖掘潛力增加耕地,支援將符合條件的鹽鹼地等後備資源適度有序開發為耕地。研究制定鹽鹼地綜合利用規劃和實施方案。分類改造鹽鹼地,推動由主要治理鹽鹼地適應作物向更多選育耐鹽鹼植物適應鹽鹼地轉變。支持鹽鹼地、乾旱半乾旱地區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

  根據去年8月公佈的第三次中國國土調查數據,中國耕地面積為19.179億畝。要靠這些耕地來滿足14億多中國人民不斷提升的食品需求,顯然是相當困難的,所以近年來中國的糧食進口量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大豆等油料作物的進口量居高不下,每年都在1億噸高位徘徊,去年玉米的進口量也出現了激增態勢,這顯然已影響到“口糧絕對安全”的既定目標。除了加大科技投入,選育優良品種,提升糧食畝產量以外,另闢蹊徑開闢新的耕地資源,顯然是一個重要出路。而改良和利用5億畝具有改良前景的鹽鹼地,對中國來說是必須實現的一個重大戰略目標。山東東營示範區已經做到的,通過努力,其他地方的鹽鹼地改良也是可以並應該做到的。

  中國的鹽鹼地面積位列世界第3位,達到15億畝,約占全球鹽鹼地總面積的1/10以上。中國鹽鹼地分佈廣泛,大致有東部沿海、黃淮海平原、東北平原、西北內陸以及新疆青海地區五片鹽鹼區,超過30%的鹽鹼地分佈於西北、東北以及濱海地區,其中約有1/3的鹽鹼地具有農業利用的潛力,佔中國耕地的10%以上。

  中國在改造鹽鹼地方面具有很多成功的經驗,例如對黃淮海平原鹽鹼地的改造就是一個範例。通過挖排水溝和栽種綠肥植物等多種措施,黃淮海平原早已從上世紀中期以前“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糧”的窘狀轉化成為穩產高產的耕地,為中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黃淮海平原包括冀、魯、豫、皖、蘇五省和京津兩市的298個縣,有耕地2.8億畝。由於受季風多變氣候影響,曾長期遭受鹽、堿、旱、澇危害,糧食不能自給,嚴重依賴“南糧北調”,每年須由國家提供大量返銷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