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教育強國是現代化強國的前提和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21-07-10 00:01:25


武漢大學圖片
  中評社香港7月10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強大,是由許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通過下大力氣發展教育,提升全民族的教育水平,無疑是其中極為關鍵、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建國以來,中國在發展教育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為全世界所公認。

  一組與此相關的數據極具說服力: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在建國初期的1950年僅為0.4%,1978年也只有10.6%,2020年已躍升至85.2%;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1949年只有20%,1978年猛增至94%,2020年已達99.96%;高等教育在校生總數1949年僅為11.7萬人,1978年增加到228萬人,2020年則猛增至4183萬人;全國教育經費1952年僅為11.6億元,2020年則大幅度增至53014億元;各級專任教師也從1949年的93.4萬人急劇增加到2020年的1792.18萬人。

  人們不會忘記,在中國教育發展的進程中,“希望工程”曾在基礎教育領域發揮了巨大作用。1989年由共青團中央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成立了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為目的的“希望工程”。該工程的宗旨是根據政府關於多管道籌集教育經費的方針,以民間的方式廣泛動員海內外財力資源,資助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繼續學業、改善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促進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截至2019年,30年中希望工程累計募集捐款53億多元人民幣,資助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逾338萬名,建設希望小學15444所,建設圖書室約1.4萬個,配備體育園地2500套,配備電影放映設備200套,培訓農村小學教師52000余名。在該工程起步之初,鄧小平曾以“一個老共產黨員”的身份向該工程捐款,此舉極大地推動了該工程的順利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