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社評:中國經濟增長結構將出現趨勢性變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27 00:06:40  


 
  首先,來自於全球增長格局的演變。在全球外部不平衡逆轉、全球分工體系格局日趨穩定、中國出口中國出口產品集中度不斷上升所逐步界定的國際市場容量、勞動和資源成本上升和匯率升值的壓力以及逆週期的貿易政策盛行五大因素的影響,未來出口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和主要源泉難以維持,並將步入遞減區域。這意味著外需放緩趨勢的中長期化。

  2000至2007年,中國出口經歷了年均23%的高速增長,對GDP增長的年均貢獻約3個百分點,增長動力主要來源於特殊的國際與國內背景,以及加入世貿組織等制度性紅利,未來很可能無法複製。一方面,發達國家(G3)2000至2007年間年均2.8%的GDP快速增長已經無法持續。金融危機中,美、歐政府債台高築導致財政政策被迫緊縮,增長潛力很可能從過去的2.8%左右下降到1.5%。根據歷史上發達國家增長與中國出口的相關性,發達國家GDP 增長減速1個百分點,中國出口增長就會減速近7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近年來由於資源、勞動力成本上升等結構性因素(圖9),我國具有傳統比較優勢的勞動型密集型行業,如服裝、制鞋、傢俱、電子零部件等正在面臨來自越南、印度、印尼、斯里蘭卡等成本更低國家的挑戰。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未來中國年均出口增長很可能只有10%的水準,為2000至2007年均增長率的一半左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