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張亞中:北京獨佔論述權,台北逐漸偏離一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5 13:59:56  


  中評社台北11月15日電/兩岸政治學者昨天在台北研討增進政治互信議題時,因台大教授張亞中提出“一中三憲.兩岸統合”主張,與廈大台研院長劉國深自創提出的“國家球體”論述,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兩個競爭中的政權所構成,引發熱烈議論。 

  中國時報報道,言論具有政策指標的社科院台研所所長余克禮,對背景大都是藍營的學者,對一中原則發表異議,當場提出關切,並表示吃驚。余克禮說,兩岸如何處理“中華民國”問題,態度是一貫的,就是什麼都可以談,包括“中華民國”的地位問題都可談,但目前兩岸決定“擱置爭議”;解決敏感問題,最好辦法就是坐下來談。 

  “兩岸一甲子”研討會昨天討論政治互信議題。張亞中說,北京獨佔一中論述權,使得台北逐漸偏離一中。他建議,應以“一中三憲”明確界定兩岸的政治定位關係,也清楚指出兩岸應將“第三憲”做為兩岸政治合作的目標。 

  劉國深則自創“國家”球體”論述,以“國家”球體”涵蓋兩岸現有兩個政權,做為處理兩岸政治關係依據。 

  他認為,無論大陸如何定位台灣,台灣所堅持的“中華民國”政府”在特定場合,事實上依然行使著代表中國的政治功能。 

  “中研院”政研所籌備處研究員吳玉山隨即回應說,大陸學者過去在談統一問題時,都會繞過“中華民國”,他認為,如果把“中華民國”這套法統繞過去,兩岸談統一問題是沒有根的。 

  吳玉山稱,台灣內有獨派,外有中國的內外夾殺,都希望“中華民國”消失。中國與其要求台灣承認一中,不如鼓勵台灣人民認同“中華民國”,畢竟這是第一代共產黨人都曾效忠過的;愈打壓“中華民國”,只會有更多的台獨聲浪。 

  文化教授楊泰順說,大陸處理一中內外有別,如果一中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說法無法克服,不論“一中三憲”,或先經後政,都很難突破;亞太和平基金會副執行長陳一新說,一中原則如擺在前面,兩岸什麼都談不下去了。 

  台大教授兼副校長包宗和說,兩岸談判和平協議,一中問題恐怕仍需面對,這是無可奈何的事,然而,對於“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大陸不能像“國王新衣”的故事一樣,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視而不見。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嘉樹則說,“到別人家裡作客,還要討論人家的姓氏,這是不禮貌的。”至於內外夾殺“中華民國”的說法,他則說,大陸也有保護“中華民國”的作法,如陳水扁上台時,大陸也曾逼著扁宣布“四不一沒有”。 

  黃嘉樹並說:“法理上,不能相互承認,否則變成兩國論;現實上,兩岸互不否認。”不過,他補充說:“這完全是個人看法。” 

  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則反對把“中華民國定位”問題都列為兩岸談判議題。他強調,“中華民國”不應成為兩岸談判的標的,但雙方可以談判“兩岸定位”問題。


    相關專題: 兩岸二軌對話 重量級人物激烈交鋒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