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東亞自由貿易談判背後的政治較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01 00:21:51


中日韓自由貿易談判在艱難中前行
  中評社╱題:東亞自由貿易談判背後的政治較量 作者:陳剛(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東亞的國際局勢近年來一直是世界關注的熱點,這不僅在於這一地區的經濟總量在世界的比重不斷上升,也和這一地區長期存在的安全和領土糾紛突然升溫有很大關係。在後金融危機時代,東亞地區出現了一種很奇怪的形勢:一方面是經濟總體發展態勢良好,各國經貿聯繫日益緊密;另一方面不少國家因安全和領土問題與鄰國劍拔弩張,地區形勢火藥味十足。作為擁有世界第二(中國)、第三(日本)和第14大經濟體(韓國)的東北亞地區,雖然在世界經濟版圖中的地位節節上升,但這三大經濟體之間卻因政治、經濟、領土、歷史等因素無法在彼此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東亞與北美和歐洲兩大經濟中心相抗衡的競爭力。與成熟的歐盟共同市場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相比,東北亞三國不僅沒有類似的自由貿易制度,反而經濟上的融合過程不時受到各種政治因素的干擾,其中影響最大的變量在於美國自2009年以後實行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這一後金融危機戰略不僅著眼於在安全與軍事領域重返亞太,以平衡不斷崛起的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而且也強調經濟上的重心轉移,增強在亞太經貿一體化進程中的話語權和領導力。由於中美這兩大國間的競爭關係是全方位的,很快經濟和貿易領域就成為雙方爭奪地區事務主導權的重要領域。

  中國對本區域自貿談判的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而這種努力和當前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有很大關係。在安全問題沒有明顯降溫的情況下,兩大國對各自偏愛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談判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雙方所熱衷推動的自貿談判(對美國而言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對中國而言是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談判)都具有排他性,目前都沒有把對方包括進去。令形勢更為複雜的是,日本、東盟、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地區大國和國家集團出於自身安全、經濟和地緣政治考量,也採取不同策略,積極加入各種經貿協定談判。從表面上看,東亞地區在不同軌道上運行的自貿區談判爭奪的是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但從深層次角度分析,這其實折射出地區大國爭奪地區事務主導權和力圖實現有利於自身的新的地區國際關係結構的政治博弈過程。這一進程的最終結果不僅將深刻改變現有的東亞乃至整個亞太的經濟貿易安排,更會對本地區甚至全球的國際關係體系和權力結構產生深遠影響。

  中美東亞競爭:由安全轉向經濟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隨著中國國力的快速上升以及美國提出的重返亞太戰略,中美兩國在東亞事務中的競爭態勢日趨明顯。2009年以後的幾年時間裡,兩國間的緊張狀況主要集中在安全和外交領域,這與南中國海、釣魚島問題的不斷升溫、中國軍力提高(尤其是海軍)以及美國加強太平洋地區的軍事資源分配有很大關係。直到現在中國的主流意見仍認為,中國與日本、菲律賓、越南等鄰國的領土糾紛升級和美國對這些國家的暗中支持密不可分。

  從時間點上來看,東亞地區內的各種自由貿易談判可謂是接踵而至。美國正式提出擴大TPP計劃是在2009年11月,而RCEP是在兩年後的東盟峰會上正式提出,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談判也在中日政治氣氛並不融洽的2012年底正式啓動。除此之外,針對美國經濟上重返亞洲的策略,中國近期還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經濟外交新計劃,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熱衷程度前所未有。美國在經濟上的重返亞太戰略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對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參與和領導,如果沒有美國這條“鯰魚”的攪動,本來非常緩慢的區域經濟整合步伐很可能不會迅速進入提速狀態。

  以中日韓自貿談判為例,雖然這三國在經濟上都有加快整合的客觀需求,但政治上的互不信任和歷史、領土等問題長期阻礙了東北亞自貿區的談判。2012年本是中日關係惡化、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的一年,本來在這樣的形勢下並不具備開啓三國自貿區談判的政治氣候,然而,TPP的進展客觀上激勵了三國、尤其是中國的決策者下定決心,開啓前景不明的自貿談判。由於日本和中、韓兩國在歷史和領土上的問題嚴重干擾了三方的經濟談判,中、韓兩國決定率先在雙邊談判中取得突破。如果中韓確實能在2014年底達成自貿協議,那麼日本將在中日韓三國經濟互動中陷入被動,韓國一些和日本有競爭關係的電子、汽車等產業將在中國有更大優勢。然而,這種情況也可能刺激日本在和美國的TPP談判中採取更為合作和妥協的姿態,從而促成TPP取得進展。經濟上不斷崛起的中國目前有意打破這種僵局,希望率先與韓國之間在自貿區問題上取得進展。不僅如此,中國還希望盡力推動東盟(亞細安)10國發起的RCEP談判,這一自貿協定不僅包括中、日、韓和東南亞各國,而且還涵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等鄰近亞太經濟體。在美國力推TPP談判(中國目前沒有參與其中)的同時,中國明顯加快了和周邊經濟體自貿談判和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步伐。

  中國對東盟經濟戰略引發美式反彈

  在這輪令人眼花繚亂的地區經貿談判過程中,東南亞地區始終是各方關注並積極爭取的主要談判對象之一。這不僅是因為這一地區的經濟成長在世界經濟低迷的形勢下表現搶眼,更是因為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國際舞台上的超級選手正在這裡擺下一盤爭奪影響力的棋局。

  美國近年來提出的“重返亞太”戰略,媒體和專家往往將其解讀為在軍事上和安全上遏制中國崛起的新手段,然而深入分析其出台的背景,是和美國有感中國最近二十年對東盟的經濟戰略大獲成功以及自身在這一地區的經濟影響力下降密切相關的。自二戰以來,東南亞地區就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自然資源豐富和人口眾多而不時成為國際政治舞台令人關注的焦點地區,並成為一些大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90年代初冷戰結束以後,中國對東南亞政策發生重大轉變,1990年與印尼恢復外交關係並與新加坡建交,與此同時,中國和越南的關係正常化進程也在快速發展,意識形態逐步淡出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外交關係。隨後,中國在兩件事上改變了東南亞國家對中國崛起的部分疑慮,一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後,中國政府在東南亞經濟遭遇重創時表示人民幣不貶值;二是2002年中國與東盟啓動了自由貿易區的談判並且進展迅速,到了2010年1月,雙方正式啓動這一擁有19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僅啓動元年,雙邊貿易額就飆升4成。此外,雙方人員、文化往來日益頻繁,連接中國內地與東南亞各國的國際鐵路、公路網也有較快進展,金融合作日趨深入,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的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