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振廣:讀徐博東歷史文集有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23 00:47:46


  中評社北京11月21日電/情系台海赤子夢 功在兩岸史為基——讀徐博東歷史文集有感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李振廣

  欣聞老院長徐博東教授繼研究台灣現狀的宏篇巨制《台海風雲見證錄》出版之後,早年從事歷史研究的成果:《史海拾貝——徐博東歷史文集》亦即將由華藝出版社出版,甚是高興。作為晚學後輩,我有幸經先生特允,先睹為快。細細讀來,不僅仿佛看到了先生當年深耕歷史研究時期的一個個扎實的腳印,而且也豁然領悟了徐博東教授後來能夠聲播台海兩岸決非偶然:與台灣的特殊淵源;在歷史研究中養成的敏銳觀察;大膽求索、鍥而不舍、精雕細琢的學術素養等,正是他後來成為一個知名台灣問題研究專家的深基厚土。

  這部歷史文集主要是徐博東教授1982年至1989年的8年間,在中國近代史領域的研究成果。這一階段是他在文革後從農村返城、正式從事高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開始階段。20世紀80年代正值改革開放之初,也是當時作為一個中青年學者的徐博東開始新的人生歷程的重要階段。從文集的內容可以看出,這位當年深受文化大革命衝擊、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的徐博東,把自己的研究重點選擇在台灣歷史文化研究和丘逢甲研究方面。

  這一抉擇決非偶然,與他頗具傳奇色彩的家世有關,更與令他刻骨銘心的骨肉分離、隔海相望的人生現實有關。研究丘逢甲,既有近水樓台之利,也有徐家與丘家的歷史淵源。丘逢甲的祖籍也是廣東鎮平縣(今蕉嶺縣)客家人,是近代台灣反割台抗日先驅。抗日戰爭爆發後,丘逢甲的公子丘念台子承父業,親赴抗日聖地延安考查,隨後創建和領導了抗日救亡團體“東區服務隊”,在廣東梅州、博羅、惠州等地做了大量的組織發動民眾抗日救亡的工作。徐博東教授的父母,當時就是在丘念台領導的“東區服務隊”裡相識相知相愛,結為伉儷的。這一家世淵源對於當時的青年學者徐博東來說,是他研究丘逢甲的先天之利,也是成就他成為大陸研究丘逢甲第一人的重要基礎。

  徐博東教授曾說,台灣光復、兩岸關係對於他的家庭命運和他自己的人生道路與事業都有著難以磨滅的影響。這也是他致力於研究台灣歷史文化乃至研究台灣現實問題的動力之源。1945年10月,台灣光復,正式從日本侵略者手中回到祖國懷抱,而此時,徐博東的父母為了參加台灣接收與建設,為國家舍小家,追隨丘念台先生,忍痛把尚在繈褓之中嗷嗷待哺的徐博東留在廣東蕉嶺老家,跨海東渡,成為台灣光復與重建的見證者和實踐者。1949年之後,一道淺淺的台灣海峽更是把徐博東與他的母親、兄弟分割在台海兩岸,骨肉分離數十年。可以想象,對於自幼小就與慈母隔海分離的徐博東來說,台灣——那裡有著他刻骨銘心的獨特鄉愁——他在大陸這一邊,母親和弟弟在那一邊。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無論是艱難還是順暢,無論是痛苦還是歡樂,總會勾起他對母愛親情的思念。那種發自內心的對母愛溫暖、兄弟親情的渴望,促使他把自己的研究傾注在台灣,去深入研究台灣的歷史與現實,了解台灣的一點一滴、一草一木。畢竟,那裡是他的母親與弟弟生活的土地,是一個令他夢牽魂繞的地方。了解了徐博東教授的身世後就不難發現,研究台灣,研究台灣的歷史文化對於徐博東來說不僅是一個研究領域、一種學術追求,更是一種感情的寄托。他對台灣研究的用心和執著,恐怕也是其他人所難以比擬的。誠如徐博東教授自己所說,這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