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石之瑜:勸“教育部長”參選是文革心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16 00:42:55  


面對執政黨一再慫恿,吳清基最終選擇了堅守崗位。資料圖
  中評社台北3月16日電(作者 石之瑜)爾愛其羊,孰愛其禮?“教育部長”職司“國家木鐸”,論行政職謂,低於“元首”、“閣揆”,但影響足以跨越世代,又是千萬教師與莘莘學子的大家長,文化地位崇隆,不下於“考試院長”。台灣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政客名嘴分別糟蹋這些名器,以至於如今“教育部”同樣淪為政治酬庸所在,台灣士林不振,留下一群卑微的“國立”大學校長率領學閥,競相自我膨脹,有以致之。

  反觀大陸的情況,大凡在基層教職上表現優異的教師,容易獲得鄉親的信任,加上有知識份子背景,便容易為組織網羅轉而擔任行政工作,確實有大量鄉鎮乃至於縣府領導,往往最早出身於教育界。雖然經歷文革,但改革開放以來,並未改變這樣的做法。然而與台灣這種大學校長惦惦於仕途的教育文化相比,大陸基層行政人才網與教育界的互通有無的慣例,性質大不相同。前者竊取教育資源支持政黨利益與個人利益,後者則在強化政府效能。

  吳清基在台灣致力於教育工作數十載,有目共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雖然近年來也難抗民粹風潮,曾一度捲入選舉政治,竟仍能維繫在教育界累積之名聲,值馬政府低迷之際,力挽狂濤,固然重振士林道路上滿佈荊棘,來日方長,起碼已逐步讓教育行政漸回軌道,則為二十年沉淪趨勢下的不幸中之大幸。倘若部長又感政治技癢,被執政黨呼喚回鍋到選戰場上,試問做為中途休息站的“教育部”,到底是個什麼碗糕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