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武忠:應對極端氣候需建構農業復原力
http://www.CRNTT.com   2021-08-08 00:16:55


李武忠(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台北8月8日(作者 李武忠)近來全球各地頻頻出現極端天氣,不僅造成人命嚴重傷亡,也影響糧食生產及品質(每年有超過1000萬公頃的土地被侵蝕、乾旱、暴雨和炎熱導致產量銳減),而全球依賴農業、畜牧業、森林或漁業獲取食物和收入的人約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氣候變遷對糧食和農業系統構成重大風險,這些風險包括海平面上升和沿海淹沒,天氣模式的變化和不可預測。,氣候危機農業成為風險最大的部門之一,尤其COVID-19疫情更加重問題嚴重性。

  極端氣候帶來的威脅與衝擊愈來愈明顯,極端天氣“破紀錄”事件也不斷增加,以目前狀況,人類將愈來愈難生產足夠全球所需的糧食,預估2021年全球糧食進口成本將上升12%,恐導致更多的社會、政治動盪及氣候難民(Climate refugees),全球農業系統對氣候變遷的恢復力及其修復能力,將決定全球糧食供應的安危,2020 年世界銀行 52% 的農業融資係針對氣候適應和減緩。

  兩岸均無法置身事外

  近期中國大陸的河南、河北、浙江等地區亦持續發生洪澇、颱風等災害,導致多處農田積水受災,農漁畜生產受到嚴重影響,“菜籃子”保供穩價壓力大(河南為中國冬小麥和夏玉米主要產區)。為及早恢復農漁畜生產,大陸官方不僅調用國家救災儲備種子,提供生產救災資金10億元人民幣,重點支援受災地區災後改種補種、病蟲害防治與動物疫情防控(嚴防大災之後有大疫)以及畜牧業、漁業災後生產恢復,更要求及時下撥抗災救災和災後恢復生產資金及農漁業災害保險理賠,確保災後糧食生產迅速恢復,再度體驗建構農村復原力對端好飯碗和脫貧的重要,政府正積極強化農業應對氣候多變性的抵禦能力(如運用航天技術、生物技術育種、建立種原庫、發射農業專門監測衛星、農業新生力軍的培養、推動精準農業、推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等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