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世界變局中的涉台國際環境:抗衡、扈從或和平中立?
http://www.CRNTT.com   2018-10-28 00:17:44


 
  四、影響涉台國際環境因素:中美日戰略三角關係調整

  1.中美關係:和戰兩手戰略競逐

  在美國歐巴馬總統第二任時期,開始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企圖開始轉向亞太地區來因應一個崛起的中國。相對的,北京在2012年習近平上台之後,開始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兩者之間透過多層次的“戰略與經濟對話”(S&ED),有系統地規範美中兩國間的關係。2017年川普上台之後,完全拋棄“亞太再平衡”,承接日本與印度海上圍堵中國的目標,2017年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提出“印太戰略”,連接印度、澳洲、日本與美國的“鑽石聯盟”。華盛頓也開始針對中國進行貿易戰,透過單方的“301條款”,進行對中國進口產品高關稅。北京方面,則是採取“硬對抗”,毫不退縮。

  另外,中國在南沙組建七個島礁,逐漸軍事化,也讓美國調整“太平洋司令部”為“印太司令部”,顯示出未來美中戰略爭議焦點在於南沙群島。2018年5月30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表示:“我們體會到印度洋與太平洋關係日益密切,因此決定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美軍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⑦馬蒂斯在演講中意有所指地說:“印太有許多帶跟許多路,美國會持續大力增加印太地區的穩定,加強以自由和開放為基礎的國際秩序。”⑧

  2.兩岸關係:已讀不回互不往來

  2018年2月21日,在參加台商春節聯誼會上,針對兩岸關係蔡英文總統強調,面對兩岸的新情勢,我們始終堅持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走回頭路。台灣一定會善盡我們對區域安全的責任,維持一個穩定、具一致性、可預測性的兩岸關係。而兩岸關係的未來動向,取決在雙方是否能夠互釋善意,良性互動。⑨

  2018年4月8日中共中央台辦理論學習中心組在《求是》雜誌登載一篇文章“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引領新時代對台工作”,指出:“台灣問題的解決,是兩岸綜合實力較量的過程,根本上取決於我們自身發展進步。我們持續發展進步,將不斷擴大對台灣的戰略優勢,不斷增強對台灣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斷增強對兩岸關係的牽引力和主導權。”⑩

  根據中共十九大工作報告,中國對台統一戰略基於:“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定調清楚,伴隨2020年進入小康社會、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49完成社會主義世界強國的戰略目標,北京“推進兩岸和平發展、推動祖國和平統一”會在習近平第二任總書記時期有所完成,雖然蔡英文總統提出兩岸未來三十年發展願景,卻沒有進一步討論,主要在於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政治基礎無法存在。

  3.美台關係:逐漸升溫政軍強化

  2018年6月2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參加年度香格里拉對話會中談及兩岸關係,他表示美國國防部仍堅定致力於與台灣合作,提供必要的防禦軍備與服務,以確保台灣有足夠的能力自衛。馬蒂斯也強調,美方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但願意持續使用任何方式,解決兩岸分歧。⑪2018年2月20日,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國防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卡本特(Ted Carpenter)在《美國保守派》 (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雜誌網站發表文章,介紹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有出兵協防台灣的義務,文中寫著:“美國領導人應該重新考慮,協防台灣的承諾是否符合美國最佳利益”,“雖然美國介入戰事仍能成功拯救台灣,但情況已比以往更危險。”⑫

  另外,2018年2月中旬,“2049計劃研究所”在美國國會舉辦台海情勢座談會,該智庫執行主任石明凱(Mark Stokes)、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與美國企業研究所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卜大年(Daniel Blumenthal)等專家都認為,川普政府應該宣示台海為國際公海,並表明美國將在此執行自由航行任務,以此回應中國侵略性行動。⑬

  2018年6月26日,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推文表示,“作為太平洋夥伴關係的一部分,台灣將加入美國在所羅門群島的海軍演習。這不是第一次,但現在正在公開宣布。”(Taiwan will join US navy drill in Solomon Islands as part of Pacific Partnership. Not the first time, but now being announced publicly.)⑭2017年台灣的軍醫系統已於吉里巴斯與美國共同進行演習。葛來儀才會指稱“非首次,但可以公開了”。

  2018年6月27日,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指出,台灣問題事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們堅決反對我建交國和台灣發展任何形式的軍事聯繫,中國大陸堅決反對美台間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事涉主權和領土完整決不妥協。美台在所羅門群島舉行軍演一事若成真,勢將加劇中美在台海摩擦、撕大“管控破口”。⑮

  五、台灣另類安全戰略思考:積極和平中立與和解對話

  1.戰略平衡:美中兩強的緩衝

  面對中國不放棄武力犯台與不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身份,台北的任何戰略的選擇,都必須基於國家利益最大化、安全威脅最小化的思考。一般從國家安全研究角度言,傳統小國的戰略途徑不外乎:抗衡、扈從、避險或是中立,例如陳水扁總統時期在“改變現狀”下採“雙重抗衡”:抗中、拒美;馬英九總統時代在“維持現狀”下採取“雙重扈從”:“傾中、親美”立場。現階段蔡英文總統時期,台北持續“維持現狀”戰略下“親美”途徑;但是,不接受“九二共識”,形成兩岸“政冷經熱”現象。

  2.積極中立:第一島鏈的穩定

  根據上述“區域安全複合體理論”所討論的另類安全模式:覆蓋、無結構、緩衝區三種,又根據台灣從1949年至今的國際政治三種層次的解析過程,在兩蔣時期與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與美國軍事結盟,屬於“覆蓋”形式;在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之後,持續在美國軍事權力影響下,成為護守第一島鏈關鍵位置。在李登輝時期,美蘇對抗緩解,世局進入後冷戰時期,兩岸開始有限度接觸,開放民間交流。安全態勢方面,美國透過“台灣關係法”持續提供防禦性武器給台灣,基本上,還是美國安全力量的滲透與延伸的態勢。

  在陳水扁時代,兩岸之間因為“兩國論”引發緊張對峙情勢,雖然此一時期,台灣提出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階段說,北京方面沒有任何回應,一定程度中國也開始延伸其軍事力量於台海地區,推動“反介入”與“區域拒止”(Anti-Access, Area Denial, A2/AD),是以遭遇美國此地區推行“空海一體戰”(Air Sea Battle),演變成為“全球空間介入”等戰略思維加以因應。而在馬英九時期,雖然兩岸和緩,政治互信密切,北京基於國防現代化進展,開始擴增海上力量,形成美中兩國“覆蓋”力量延伸之爭。到了目前蔡英文時期,解放軍突破第一島鏈對台進行機艦繞台巡弋,進入第二島鏈,聯結南海地區,爭取主導此一地區安全態勢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