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馬會”成果的深層解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5 17:39:05


 
  習馬會如何鞏固“九二共識”

  馬對“一中各表”的強力辯護多少有些出人意外,畢竟他也知道大陸長期以來都只認“一中”,不認“各表”。但這個問題的確有討論的必要。因為“九二共識”這個詞是2000年以後才出現的,1992年的時候雙方談的是“一中原則”,到“九二共識”的概念出來,其內涵究竟是甚麼?雙方的解讀不一樣:大陸說是“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一個中國的內涵暫不討論”;台灣方面則說“一中各表”,這就形成“九二共識,各自表述”的局面;而且後來還發生大陸強調“一中”,台灣強調“各表”的各執一端的情況,成了綠營質疑“九二共識”的話柄。今天,兩岸已經共同舉起“九二共識”的旗幟,或曰“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的“標簽”,這就急需把“九二共識”的短板補強,用馬英九的話說就是“鞏固九二共識”。那麼如何補強?如何鞏固?在今年五月,朱立倫主席代表國民黨訪問北京時提出“兩岸同屬一中、內涵各有不同的九二共識”,就是希望雙方能對“九二共識”有一個共同說法。而“習馬會”則更巧妙、更高段地處理這個問題,具體而言分四步走:

  第一步:雙方各自表明“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一中原則”,習近平的表述是“九二共識之所以重要,在於它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馬英九在開場致辭的表述是“海峽兩岸在1992年11月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簡稱‘九二共識’”,在這裡,雙方都只提“一中”,沒有“各表”。

  第二步,那“一個中國”究竟是甚麼?按照雙方各自的憲法,當然一個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一個說是“中華民國”(ROC),其實自有“一個中國”這四個字到現在,兩岸在“誰代表一中”的問題上從來都是“各表”的,大陸何嘗不知道?!但到“習馬會”,雙方達成了一個默契,就是你在我面前“不表”,這難以用協議和文字寫明,但通過不稱官銜,不佩戴徽章等回避本方政治符號的具體作為,已經表達得很清楚。至於回去以後,當然雙方還是“各表”,對這個問題的分歧將長期存在,直到實現統一才能解決。

  第三步,對於“是甚麼”可以“不表”,(更準確說是在共同見面的場合“不表”),但對“不是甚麼”則要有共同的認知和承擔。大陸之所以不認“各表”,主要是擔心有人會把“兩國論”或其他台獨論調硬塞進“各表”的筐子裡。針對這種擔心,馬英九當面向習說明(也可視為保證)他主張的“各表”是:“台方表述不涉及‘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因為那是‘中華民國憲法’所不允許”(馬是照稿一字一字念出這段話)。而習聽後則在“四點意見”中強調:“(九二共識)表明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也不是‘一中一台’”。這兩種說法雖然字面上有差別,但意思顯然都一樣,即都主張兩岸同屬一國的法理,到此大家對“不是甚麼”有了“共識”和相互承諾,這就達成一個重大的創新點,堪稱此次“習馬會”的重頭戲!

  第四步:但事情還沒完,更巧妙的是,這麼重要的共識仍然沒有共同簽署的協議來體現,而是各自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等於隨即實演一回“各自表述”。坦率說馬英九在記者會上對“中華民國”凸顯得有點“過”,大陸觀眾看得不舒服,但馬表白完了,兩位領導人還是照預定劇本,把酒言歡。這個現實的例子說明大陸反對的其實不是“各表”,而是“背離一中法理的各表”。如果不背離一中法理,你在自己的場子如何表,那是你的事,我可以不同意,但也不為此同你吵鬧。至於到了雙方都在的場合,那就都“不表”。

  這樣分四步處理之後,雙方就共同確認了“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一中原則”,對“一中各表”的問題,字面上誰也沒有讓,大陸也沒有寫下一個字以表示對“各表”的同意或反對,但這個問題其實已化解於無形。

  “習馬會”創下兩岸關係發展新範式

  前七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圍繞談判展開,以簽訂協議為指標,但這種“協議型拉動”的模式已漸漸失去動力,今後雖然兩岸仍然要談判,談判也仍然要以簽訂協議為目的,但那會越來越變成雙方主管部門的事情,社會關注會逐漸減弱。在這種趨勢下,“習馬會”創下另一種範式,即不再以是否簽訂協議為判定成功的指標,實質的推動更重要。其實“習馬會”達成了多項共識,雖然沒有以共同聲明和協議之類的文件來記載,但通過雙方各自對外發表而對方默契認賬的方式,也能達到指明今後努力方向、鞏固雙方合作基礎、強化互信等目的。

  筆者結合雙方官員的總結和雙方正式發表的新聞稿,整理出“習馬會”達成了以下幾點共識:1,都肯定和平發展取得重要成果;2,都認為應該繼續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3,都主張為造福兩岸民眾,應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4,都認為兩岸應加強溝通對話、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實現互利雙贏;5,都主張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應該攜手合作,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復興。這些共識對今後兩岸關係的順利發展有重要意義!

  結語

  “習馬會”時間不長,連餐敘在內,也只有短短幾個小時。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取得上述那樣多的成果,真是難能可貴!對雙方的領導人而言,只有具備了舉重若輕的大智慧和樂於向朋友妥協禮讓的大胸襟,才能完成這樣的大手筆。兩岸關係經歷七年多的和平發展,至“習馬會”而達其階段性的高峰。雖然今後還有更高的目標要去登攀,但以當前的兩岸格局及島內政局看,再有十年恐怕也難超出這個高度。因此稱“習馬會”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事件,實不為過!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12月號,總第216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