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對中日關係的誤判
2012年9月以後,由於中日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加劇,特別是2013年安倍重新執政後,把中國視為日本成為亞太地區“領導者”的最主要戰略對手,而大力強化對中國的廣泛遏制,近幾年來中日關係陷於中日建交以來的最低谷。蔡和她的對外關係和安全團隊,企圖利用中日關係的這一變化,通過迎合、支持安倍政府,促進台日關係的全面提升。但實際上,除日台和台日交流機構得以更名外,一年來台日關係並沒有更多實質進展。尤其在日本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方面,完全沒有任何突破。實際上,儘管安倍政府堅持遏制中國的政策,但爭取改善日中關係始終是其重要的戰略目標。日台關係只是安倍政府謀求某些具體利益的手段,例如核災區食品入台,以及處理日中關係的具體籌碼。5月下旬大陸高官訪日時,第一次明確提出,日本正確對待歷史問題和台灣問題,是改善中日關係的前提。由此可以預料,日台關係將很快出現不利於台灣的重大變化。
(4)對於中國大陸與部分東南亞國家關係的誤判
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中國大陸與部分東南亞國家,由於對南海部分島礁主權歸屬爭端加劇,導致雙邊關係一度惡化。蔡執政後即大力宣導、積極推進所謂的“新南向政策”,明顯地企圖以經濟援助為手段,利用部分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大陸雙邊關係暫時惡化,在建立不依賴大陸市場的所謂台灣“新經濟模式”的同時,強化台灣與這些東南亞國家的雙邊關係。但事實已經顯示,台灣“新南向政策”對東南亞國家的吸引力,遠遠不及中國大陸的“新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對這些國家的吸引力。同時,中國大陸積極謀求保持南海和平穩定,以及推動和平解決南海爭端的努力,受到這些國家的歡迎和支持,中國大陸與他們的雙邊關係迅速有了明顯改善。可以預料,蔡的“新南向政策”,必將重蹈李、陳“南向政策”的覆轍,難以避免半途夭折的前景。
3、蔡堅持“台獨”立場和理念,推進“台獨”新戰略,是其對外關係政策與活動必然失敗的關鍵原因。
蔡執政一年來的事實已經清楚顯示,她已陷於內外交困的嚴重局面。顯然,這一局面的形成,已經不只是單純的執政能力問題,而是蔡堅持“台獨”理念和立場,推進其“台獨”新戰略的必然結果。
如前所述,蔡對於世界國際形勢及其發展變化、對於大陸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全部嚴重誤判,而且誤判的嚴重程度令人匪夷所思。蔡具有美、英名校留學經歷並獲博士學位,又長期參與台灣對外關係事務,被認為是“具有國際視野”的人物,她的對外關係和安全團隊成員,也多為歐美名校的博士。所以,他們做出的近於荒唐的嚴重誤判,當然不是學術水準和能力的問題,而是堅持“台獨”理念和立場,出於推進“台獨”政治需要的有意為之。這決定了,他們的誤判不可能改變,台灣的對外關係和活動的敗局也不會改變。
蔡從其2015年1月參選台灣地區領導人開始,就一再宣稱,“維持台海現狀”、“不挑釁”大陸;在其執政後,更是多次強調,“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但是,蔡堅決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及其一個中國原則核心意涵的實際作為,以及在台灣島內大力推進全面“台獨化”,在國際上極力彰顯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行動,已經使兩岸關係迅速重陷統“獨”對抗,並且不可避免地首先表現為兩岸在國際上的統“獨”對抗的激化。2008年5月到2016年5月的馬英九執政期間,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上,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得到明顯緩解。但蔡執政以來,隨兩岸在國際上統“獨”對抗的激化,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也日趨嚴峻。一年多來,台灣已經被國際民航大會、國際刑警組織大會、世界衛生大會重新拒之門外;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馬與台灣斷交等,清楚顯示了兩岸在國際上統“獨”對抗中,大陸的壓倒性優勢。顯然,蔡堅持其“台獨”理念和立場,與大陸進行統“獨”對抗,其對外關係政策與活動,就不可能擺脫完全失敗的前景。
值得重視的是,面對執政一年來的內外交困局面,特別是台灣對外關係政策與活動一無所成的嚴重困境,蔡不僅沒有表現出改弦更張,改變其“台獨”理念和立場,接受九二共識及其一個中國原則核心意涵的任何跡象,反而在2016年9月底民進黨成立三十年之際,公開號召民進黨成員,“力抗中國壓力”。在其執政一周年前夕,蔡又公開拋出所謂的“三新”論調,不僅終於公然直接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及其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而且公開向大陸挑戰,妄圖誘使、迫使大陸接受其“台獨”理念和規劃。顯然,未來兩岸在國際上的統“獨”對抗將趨於更加激化,蔡的失敗將更加嚴重。
未來三年台灣的對外關係政策與活動及前景
未來三年是蔡執政這一任期的主體時段。可以預料,在這三年中,蔡的“台獨”理念和立場、“台獨”新戰略都將繼續堅持,不會有實質性改變。所以,她的台灣對外關係政策與活動,也將繼續堅持,而不會有重大調整。由此,兩岸在國際上的統“獨”對抗不僅繼續發生,而且將更為激化,而台灣失敗的前景將更為確定無疑。
1、未來三年,蔡的台灣對外關係政策與活動將繼續堅持,不會有重大調整,甚至可能具有更明顯進攻性,導致兩岸在國際上的統“獨”對抗更為激化,但台灣失敗的前景更為確定。
蔡就職一周年之際,沒有依台灣慣例發表專門的演講。但蔡在5.20前夕接受媒體採訪的談話,清楚宣示了未來三年她基本的政策趨向。關於台灣未來三年的對外關係政策和活動,蔡著墨很少,但仍然有明顯表示。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未來三年台灣的對外關係政策與活動,很可能將表現出更明顯的進攻性,從而導致兩岸在國際上的統“獨”對抗更為激烈。
蔡在2015年參選台灣地區領導人的過程中,以及2016年1月勝選後和5月就職後一個時期中,一直標榜“保持台海現狀”、“對大陸釋出善意”,相應地其對外關係政策活動有所收斂。但隨兩岸統“獨”對抗的持續加劇,特別是兩岸在國際上統“獨”對抗的激化,進入2017年以後,蔡已基本不再提及上述立場和政策,而在5.20前夕的相關談話中,不僅完全不再提及,而且通過對所謂“三新”的宣示,在明確表明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及其一個中國原則核心意涵的同時,通過宣示“三新”,特別是其中的“新情勢”部分,顯示了未來台灣對外關係政策與活動,將強化進攻性。由此,兩岸在國際上的統“獨”對抗將進一步激化,而台灣在對外關係政策和活動方面的失敗,也必將更嚴重。
2、蔡的對美政策,將由爭取提升台灣的對美“戰略籌碼”地位,調整為突破重點專案,首先是對美軍購的突破。
從2015年參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到2017年1.20特就位美國總統後,蔡一直以提升台灣對美國的“戰略籌碼”地位,為其對美政策主軸。但這一政策屢遭失敗,特別在5.20前夕,蔡通過接受媒體採訪,公開表示了希望有第二次“特蔡通話”的願望,卻立即被特公開回絕。顯然,台灣對美國的“戰略籌碼”地位已淪落為“具體籌碼”地位。面對美台關係的現實,蔡的對美政策已有調整跡象,即繼續爭取提升台灣對美國“戰略籌碼”地位的同時,把重點置於“重點專案”的突破,首先是對美軍購的突破。近來,蔡加緊推動對美軍購,不僅力圖擴大軍購規模,更著重爭取提升採購武器的品種和品質,包括F-35戰機、常規潛艇及其製造技術、先進的反導系統等等。這不僅將提升台灣的防衛能力,而且將實際地強化美台軍事合作關係,增強台灣對美國的“戰略籌碼”地位。
3、蔡企圖通過發揮台灣的“優勢”,特別是利用台灣所謂的“民主價值觀”,更多地參與國際合作,以拓展台灣的國際空間。
在經歷了蔡執政第一年,台灣對外關係政策與活動的完全失敗後,出現了蔡企圖通過發揮台灣的“優勢”,更多地參與國際合作,以拓展台灣國際空間的動向。在2015年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的過程中,特別在2016年5.20的就職演講中,蔡就曾大談台灣的“經驗”與“成功”,表示願意和可以積極參與世界和區域的國際合作,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實際上是企圖以此開拓台灣的國際空間。在蔡執政第一年,其對外關係政策和活動的重點,可以說是雙邊關係。但在遭到完全失敗後,可以預料通過發揮台灣“優勢”,更多參與國際合作爭取拓展台灣國際空間,即表現出更明顯進攻性,在台灣對外關係政策與活動中的地位將更加突出,而成為值得關注的重點。所以,未來三年中,對於參與國際多邊合作,無論世界範圍的,還是區域性的,台灣都會有更積極表現,並更多地與大陸較量,甚至對抗。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台灣將可能更多地強調所謂的台灣的“民主經驗”,以爭取“道義優勢”。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8月號,總第23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