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周邊環境的複雜化及主要影響因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5 16:50:35


 
  2、中國的明顯強大,同時堅持貫徹執行並有效創新睦鄰友好合作的周邊外交政策,是保持中國周邊環境總體和平穩定的最重要基礎性因素

  2010年以來,中國GDP總量穩定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亞洲第一大經濟體。這對中國周邊環境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既有負面影響,也有正面影響,但正面影響遠大於負面影響。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不久時,美國及其它一些國家的某些人,就開始散佈“中國威脅論”。2010年以來,隨中國綜合國力的持續較快增強,“中國威脅論”對美、日及其它一些國家對華政策的影響更加明顯,成為他們企圖遏制、圍堵中國的主要藉口,從而導致我周邊環境局部緊張動盪的加劇。但事實顯示,大多數的中國周邊國家,對於一個強大的中國卻有完全不同的認識。他們沒有接受“中國威脅論”,反而認為一個強大的中國,特別是未來中國持續、進一步地強大,給他們帶來了,並將持續帶來重要的發展機遇。所以,2010年以來,這些國家不僅繼續保持、發展各自與中國的雙邊友好合作關係,而且積極參與中國宣導、推動的各個地區多邊經濟安全合作組織與機制,包括:上合組織、中國——東盟自貿區及多個中國——東盟合作機制。特別在2014年後,中國關於一帶一路建設、建立亞投行兩項重大戰略行動,更是得到大多數周邊國家的熱烈回應和積極參與。事實清楚表明,大多數周邊國家與中國友好合作的不斷增強,特別是這些國家熱烈回應,積極參與中國宣導、推動的地區多邊經濟安全合作,其影響大為超過了“中國威脅論”的負面影響,是導致中國周邊環境總體和平穩定的基礎性因素。

  中國的明顯強大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各周邊國家對中國強大如何反應,取決於這些國家長期以來,各自對中國不同的認識和對中國未來走向的不同判斷。事實顯示,中國的周邊外交政策對此有決定性影響。1949年以來,周邊外交一直是中國外交的關鍵內容,在幾十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構建並保持、發展了我周邊環境長期的總體和平穩定。2010年以後,在中國明顯強大,必然引發與周邊國家關係重要變化的新形勢下,2013年10月,中共中央史無前例地召開了“周邊外交工作會議”,對中國幾十年的周邊外交做了深刻、認真總結,對中國明顯強大後的周邊外交做了全面規劃、周密部署。筆者2015年8月在《中國評論》撰文提出,這次會議的精髓是進行中國周邊外交的創新。包括:以構建“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戰略創新,以“親誠惠容”為核心的理念創新;以“包容開放”為基礎的政策創新;以“合作共贏”為前提的規則創新。從會議召開至今近三年中,如前述的中國周邊環境總體和平穩定的不斷強化鞏固,充分顯示了這次會議成果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可以肯定,中國的周邊外交政策必將在堅持既定原則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從而保證中國周邊環境的總體和平穩定,得以持續保持並更加強化鞏固。

  3、某些周邊國家的戰略調整、政策變化,對於引發中國周邊環境局部緊張動盪,有著不可忽視,但又有限的影響。

  進入本世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基本的世界潮流。但也有個別國家逆潮流而動,企圖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國際秩序,重新謀求霸權,如日本。這是世界發展變化多樣性、複雜性的表現,並不值得驚訝。這樣的國家及其影響存在於中國周邊,對於中國周邊環境出現局部緊張動盪,有不可忽視但又有限的影響。在中國明顯強大後,他們的這一表現更為突出。從上一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出現了以成為“正常國家”為訴求的右傾化傾向,一些右翼政客在此後二十年中相繼執政。儘管他們的國內政策不盡相同,但外交、安全政策都越來越明顯地力圖通過否定戰爭罪責,改變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極力解禁集體自衛權,修改和平憲法,保證日本得以“發揮更重要國際作用”等,爭取日本在亞太地區,甚至世界的領導地位。為此,日本日益明顯地視中國為其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從而大為激化了中日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使之成為中日的戰略博弈。此外,日本還積極插手、干涉南海爭端,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對中國圍堵、遏制。顯然,日本的作為是東海、南海爭端近年明顯激化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但是如前所述,即使右翼立場最鮮明的安倍晉三首相,在大為激化中日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中,其做為也有著明顯限度。不僅表現出不因爭端而嚴重損害中日關係的願望和相關行動,而且激化爭端的具體措施實際都留有餘地,以避免爭端嚴重升級而失控。這是中國明顯強大後,中日關係對日本國家利益的正面影響更為突出,而且將長期存在所決定的。另外,也與美國對華政策突出的雙重性密切相關。這些都將長期存在,並對日本的相關政策產生重大影響。

  幾點結論

  一、2014年以來,中國周邊的局部緊張動盪明顯加劇,受到人們高度關注。事實證明,美國加大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力度,插手、干涉東海、南海爭端,導致中美關係進入新的摩擦多發階段,直接推進了這一事態發展。但實際上,無論朝鮮半島局勢再度緊張,還是東海、南海爭端激化,都不是冷戰時期東西方對抗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再現,而具有了新的形式、內涵和性質。實際上,美國戰略目標是,保持並強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但美國又充滿力不從心的焦慮。這決定了,美國以國際秩序維護者、國際規則制定者、國際衝突仲裁者的面目,插手、干涉中國周邊的國際事務,以對中國遏阻、圍堵。所以,美國與中國的爭端,在深層次上,就是制定和維護國際規則、國際秩序之爭,而不是傳統意義的地緣利益之爭。顯然,這種變化將導致中美爭端受到更多制約,從而更難於對中國周邊環境形成全面性衝擊。

  二、中國周邊環境總體保持和平穩定,是有重大意義的客觀事實,但卻往往沒有受到足夠重視。中國周邊環境總體保持和平穩定的基本內涵是,在中國周邊沒有發生有全域性影響戰爭的可能。這同時也表示,局部動盪的加劇都不具有對中國周邊的全域性影響,都只具有明確的“局部性”。2014年以來,中國周邊保持總體和平穩定,最基本的原因是,周邊國家冷戰結束以來,一直都在不同程度上,堅持和平發展的國家戰略,只有日本除外。2014年以來,中國周邊的總體和平穩定還不斷有所加強。主要是在中國明顯強大後,周邊外交不斷創新決定的。由中國宣導並積極推進的、新型的地區多邊經濟安全合作組織和機制,如上合組織、一帶一路建設、成立亞投行等等,在大為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雙邊友好合作的同時,更為強化區域經濟安全多邊合作,開創了新模式,從而更進一步鞏固、強化了中國周邊的總體和平穩定。

  三、中國周邊總體和平穩定和局部緊張動盪同時存在,而且和平穩定不斷強化,局部緊張動盪持續受到制約,是2014年以來中國周邊環境出現的新特點。這一特點集中表現了,中國明顯強大後與周邊國家關係的變化。這是當前和未來相當長時期中,我周邊環境的常態。這仍然是有利於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順利實現經濟社會轉型的國際環境。我們須深刻認識,充分運用這一有利國際環境。當前首要的是,統籌協調關於總體和平穩定與局部緊張動盪的認識和處置。既不可因為總體和平穩定的存在和強化,而忽視局部緊張動盪的加劇;更不可因局部緊張動盪的存在和加劇,而動搖甚至放棄對總體和平穩定的信心。必須堅持對於總體和平穩定與局部張動盪同時存在,而且和平穩定不斷有所強化,緊張動盪持續受到制約的辯證認識,才能在周邊環境的複雜
化中,維護和強化中國的核心利益。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9月號,總第225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