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善不可失 惡不可長
http://www.CRNTT.com   2024-03-01 10:30:08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導,“善不可失,惡不可長。”要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要強化監督執紀,及時發現和查處黨風黨紀方面的問題,同時強化監察執法,及時發現和查處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以及道德操守等方面的問題,把權力運行的規矩立起來。

  ——《加強對公權力的監督》(《論黨的自我革命》)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出自《左傳·隱公六年》,意為良善不可以丟失,惡事不能讓其滋長。

  魯隱公六年,鄭國與陳國交戰,陳國大敗。實際上,這場戰爭本是可以避免的。此前,鄭莊公就曾請求與陳國締結盟好,卻被陳桓公拒絕。陳國大臣五父勸諫陳桓公:“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對五父的勸諫,陳桓公不以為然,最終導致了陳國的戰敗。這一敗使陳國元氣大傷,國勢日衰。

  以仁為本,與鄰為善,是一國之寶。對於陳桓公選擇與鄰為惡,且不聽勸阻的做法,《左傳》作者評論道:“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換成白話就是說,良善不可以丟失,惡事不能讓其滋長,這說的就是陳桓公吧!滋長了惡而不悔改,馬上就得自取禍殃,即使想要挽救,又怎麼能辦得到呢?緊接著,《左傳》又引用《商書》和古之良吏周任的話,進一步說明了“惡不可長”的內在邏輯:“惡之易也,如火之燎於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惡行的蔓延,如同燎原遍地的大火,人不可靠近,難道還能撲滅嗎?“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治理國家的人,見到惡行,就要像農夫急於鏟除雜草一樣鋤掉它,聚積起來肥田,挖掉它的根,不要使它再生長,那麼善的事物就能發展了。這裡以火之燎原、斬草除根的比喻,闡明了除惡務盡、抑惡揚善的道理,對修身為政有著深刻啟示。

  在個人修身層面,要時刻牢記“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朱熹雲:“要做好人,上面煞有等級;做不好人,則立地便至。”善人和惡人“只在把住放行之間耳”,能夠把持住自己的德行操守,就能夠向上攀登,進而成為君子;如果放任自己,為所欲為,就會成為惡人。“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要向上攀登,就要克服各種誘惑,進一步都非常難;而向下墮落,則如爬山時一腳踩空,一落千丈還有餘。因此,為官者必須堅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懷德自重,如臨如履,慎獨慎微。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