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英津:準確理解和落實兩岸融合發展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21-07-23 00:24:18


王英津(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大慶7月23日電(記者 海涵)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英津日前在第四屆兩岸融合發展論壇上談及兩岸融合發展政策的四個基本問題並提出了落實兩岸融合發展政策的七項建議。他認為,在落實兩岸融合發展政策的過程中,要回歸兩岸融合發展政策的“初始含義”,不能隨意演化或偏離這一含義;要切實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精神,確保該政策在實踐中“不走形、不變樣”;要拓展和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新領域;要在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基礎上,盡早推出兩岸文化融合的提法和相關政策措施;不要輕易將兩岸融合發展上升到政治融合和法律融合的層次;建議完善兩岸融合發展政策鏈;力戒和消除地方政府在落實中央融合發展政策中的形式主義現象。

  王英津首先談及兩岸融合發展政策的四個基本問題。第一,提出兩岸融合發展政策的緣由是什麼。他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基於對馬英九主政時期大陸對台工作經驗教訓的總結和反思。2008年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新階段以後,隨著兩岸交流的擴大和深化,一個中國在島內的市場不僅沒有擴大,反而越來越小。反思這一現象後發現,交流互動雖然可以增進兩岸的利益連結,促進兩岸關係向前發展,但交流只能增進兩岸各自的利益,呈現出“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的割裂局面,而沒有形成雙方的共同利益。事實表明,交流對於促進兩岸走向和平統一的功效是有限的,只有在兩岸交流的基礎上不斷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形成共同利益連結,才能更穩固地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為和平統一奠定基礎和創造條件。鑒於此,大陸的對台政策出現了從交流發展到融合發展的調整。其二,基於香港“一國兩制”實踐的反面啟示。香港回歸後,內地與香港長期實行“分治”;而分治其實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的隔離政策,而長期隔離會固化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差異,強化香港居民的自我意識和主體意識,這不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國家一體化建設。誠然,在“一國兩制”下,“存異”是必要的,但不能永久性地停留在“存異”這一層面,更好的作法應該是在“存異”的基礎上積極地“求同”,並積極培育、慢慢擴大“共同”,最終消除“差異”。香港“一國兩制”實踐出現的問題也昭示我們,今後處理兩岸關係時應積極地推動大陸與台灣的融合發展,縮小兩岸差異,消弭分離意識,促進國家統一。

  第二,兩岸融合發展在性質上是什麼。兩岸融合發展究竟是政策,還是策略,抑或戰略?王英津表示,從融合發展的出台動因和實踐來看,它應屬於策略,也屬於廣義上的政策。這是因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種政策,融合發展是推動和落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種策略。從交流發展到融合發展是策略調整,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技術路線和方式方法的調整,而非政策調整。但是,在地方執行過程中,通常會將中央策略性規定作為政策來執行,從這一角度說,融合發展又屬於廣義上的政策。所以,那些將融合發展表述為“融合發展戰略”“融合發展方略”等提法,均有失準確。

  第三,目前兩岸融合發展的方位在哪裡。王英津指出,兩岸融合發展目前在“政策——制度——理論”發展鏈條中處於第一個階段——政策階段。眾所周知,政策具有靈活性,制度則具有相對穩定性,而理論是更高階段的提煉和總結,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指導性。這三者是依次遞進的關係。目前尚未形成兩岸融合發展的制度,更沒有形成兩岸融合發展的理論。從這個角度說,“兩岸融合發展制度”“兩岸融合發展理論”等提法尚為時過早。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目標追求也包括要形成一套融合發展的制度安排,並最終形成一套融合發展理論。一旦形成理論,它就會反過來用以指導我們的實踐,並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我們的既有制度和政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