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司法界人士解讀“消費公益訴訟第一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2 13:15:24


 
  他表示,《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損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常是以規章、各式條款等形式體現的,這種行為所侵害的對象往往是不特定的多數人,而且人數難以統計,這種行為只要不停止,就會繼續侵害其他消費者。

  他認為,本次浙江省消保委雖然在訴狀中羅列的只有三位消費者的投訴信息和被強制購票的記錄,但類似的投訴反映其實還有很多,比如有消費者就因同樣的事情直接起訴了廣州鐵路局。並且,由於鐵路部門的規定和做法針對的是所有旅客,每一個實名購票乘車後丟失車票的消費者都將成為該行為的受害者。

  在河山看來,本案完全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所規定的“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這個特征。

  問題三:

  《鐵路旅客運輸規程》第四十三條對本次訴訟有何影響?

  在本次訴訟中,“《鐵路旅客運輸規程》第四十三條”屢屢見諸於報端。據悉,1997年《鐵路旅客運輸規程》出台時,旅客購票尚未實行實名制,車票是鐵路運輸部門與旅客之間客運合同關係的唯一憑證。

  然而,在實名制購票情況下,車票已經不是鐵路運輸企業與旅客之間客運合同關係的唯一憑證,12306網站在消費者購票成功後發送到消費者手機或者郵箱的購票信息、鐵路運輸企業保存的消費者購票信息,都應該成為證明消費者購票事實的憑證。

  “在有證據證明消費者已購車票的情況下,僅僅因為消費者遺失車票而讓消費者二次購票,違反了《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原則,不合法,也不合理。”河山表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