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看浙江鬆陽怎樣拯救老屋
http://www.CRNTT.com   2019-03-31 10:56:42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作為專業設計院,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一直以為社會、業主提供設計產品為業務。然而,在鬆陽“拯救老屋行動”中,古建院感覺,要想真正實現護的可持續,其重點在於基層文物管理單位、地方工匠和產權人自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相對於給村民一個修繕完成的老屋,不如將老屋保護修繕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教給他們。

  作為項目唯一的技術支撐團隊,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為村民們制定了簡單易學的操作方案,包括《浙江鬆陽縣傳統村落文物建築保護修繕技術導則》及《修繕概算指南》《修繕方案要求》《修繕驗收辦法》四大技術文件,同時結合現場技術指導和工匠培訓,摸索出一條以核心技術為引領的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浙江鬆陽縣傳統村落保護修繕技術導則》是鬆陽文物建築價值特色保護、地方傳統工藝傳承、修繕與使用兼顧的引導性文件。我們以不改變文物原狀、能修不換、堅持鄉土做法、保護文物建築景觀環境為基本原則,以消除建築的危害因素、保存建築的傳統風貌和特征要素為目的,制定了針對建築基礎、地樓面、墻體、木構架、木裝修、屋面、裝飾的修繕和防護的技術要求。同時在不影響建築特征要素的前提下,增設屋面防水層,配備給排水、強弱電設施,增設廚房、衛生間的技術要求,努力改善老屋的使用功能,使其更為舒適現代。在這些技術導則和其他文件的規範下,鬆陽的傳統鄉村建築保護和利用都有了自己的規矩。

  古建院還通過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培育地方工匠和施工隊伍。項目實施過程中,累計培訓鬆陽工匠達900餘人次,工匠的文物修繕觀念日益加強,工程質量也基本達到文物維修要求的水平。目前,鬆陽已經組建傳統工匠隊伍30餘支,初步建立了“工匠資源庫”,打響了“鬆陽匠人”品牌。以此為契機,鬆陽縣也進一步出台政策,將培養一支素質過硬、技藝精湛、專業齊全的工匠人才隊伍變成常態性的工作。如今這些工匠不僅僅活躍在鬆陽周邊,而且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技術輸出,在更廣大區域內進行傳統建築的維護與修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