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健康浙江 強基惠民
http://www.CRNTT.com   2018-10-08 10:48:21


邱培林在指導年輕醫生。
 
  “曾經由於人才流失,醫院的外科水平不斷下降,一些最基礎的手術都無人能做。”桐廬縣二院外科主任俞雪華告訴記者,好在托管以來,浙大市一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封光華堅持每周來兩次,門診、手術、查房全部帶教示教。如今外科又強起來了,病人也願意留下來。據悉,托管第一年,桐廬縣二院外科的業務量就上升了30%,近兩年也一直穩步提升。

  如今,以浙大市一醫院集團桐廬分院為紐帶,浙大市一醫院、桐廬縣二院、四個社區衛生服務院合為一體,形成了“1+1+4”的醫療新格局,促進分級診療模式的實現。

  在托管的第五年,桐廬縣二院各方面都得到了顯著提升,醫生有了獲得感、積極性,病人就診更加滿意了。

  六旬名醫 下沉五年

  邱培林醫生自己還沒意識到,原本只有半年“下沉”任務的他,離開杭州到了龍泉,一“扎根”已是第五個年頭。

  “下沉”近五年,就邱培林個人而言,他送走了一波又一波“下沉”專家,為當地培育出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牽頭成立浙西縣市級醫院中規模最大的腫瘤治療中心;對龍泉當地百姓來說,再無需跋山涉水外出求醫,這座被群山環繞的縣城甚至還吸引了周邊地區大批病患。

  與其他“下沉”專家相比,邱培林是位“長者”,有著四十多年腫瘤外科臨床經驗。他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稱浙二)的一名腫瘤外科名醫,手術量常年在浙二穩居前三。2013年,原本已退休的邱培林返聘浙二,繼續在腫瘤外科領域耕耘。2014年2月,浙二在龍泉成立分院,開始下派專家,邱培林義無反顧報了名。

  原本下派僅半年,可怎麼一待就是快五年?許多人不解,可邱培林明白,基層百姓的渴求、龍泉當地的一再挽留、心底的那份責任,讓他回杭的時間一拖再拖。

  在浙二看門診時,他有許多老病號來自龍泉,當聽到病人說“要是邱主任能來龍泉多好”時,他的心觸動了,於是報名“下沉”。

  當在龍泉市人民醫院“下沉”時,看到醫院尚未有腫瘤專科,一心想幹點事兒的邱培林著手推進醫院腫瘤治療中心建設,2015年9月建成後,他又備感“不能撒手不管”,以至繼續留任,將腫瘤中心建設成擁有48張床位,涵蓋腫瘤診斷、手術及術後綜合治療的區域醫療治療“高地”。

  剛“下沉”那會,高鐵還未開通,已六旬的邱培林每次都要從杭州坐6個小時大巴才能到龍泉。一直以來,都是個把月才回杭一趟。龍泉,儼然已經成為邱培林的第二故鄉了。

  “下沉”龍泉多年來,邱培林開展了諸多新技術新業務,使原先需要在上級醫院才能解決的許多高難度手術,均能在龍泉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他一手建立的腫瘤治療中心先後被授予“浙江省癌痛規範化治療示範病房”、2017年度麗水腫瘤防治先進集體稱號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