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村民的良善行動,有了經濟保障。”沈毅晗說,以“北歸行動”為例,基金會的後續保障使它可持續。比如,在各小區設立“站點”便於搭車停靠;發放“良獅子”黃絲帶;為司機乘客購買車險以解決突發狀況。
“開發商的情懷和投入是良渚文化村社區能走到今天的關鍵因素之一。”龔上華說,如今,開發商履行的公共職能正逐漸退出,一批高素質且有公共意識的業主成為社區發展的原生動力,“如果社區將議事規則在入住前討論並制定起來,日後治理成本很低。”
“把良渚文化村社區建設成一個理想生活的地方,是所有村民的願景。”沈毅晗說。“人的社區”,這也是良渚文化村社區建設中最核心的目標。
正如最初,良渚文化村社區制定《村民公約》時,徵詢函上寫的那樣:“我們將塑造一個當代中國理想社區的行為樣本,踐行人與自然、人與家園、人與人無限尊重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