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傳揚“浙派韵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23 11:09:05


右上圖:桐廬縣深澳村街景。左圖:桐廬縣荻浦村昔日的牛欄變成了如今的咖啡館。下圖:麗水慶元縣被譽為“中國廊橋之鄉”。圖為月山村如龍橋。(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6月23日電/在已公布的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浙江占176處,數量居全國第三。作為全國第一個在全省範圍開展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的省份,浙江近4年來投入30多億元資金,先後啓動172個歷史文化村落重點村、868個歷史文化村落一般村的保護利用項目。3000餘幢古建築、212公裡古道得以修複,32萬多平方米與古村落風貌衝突的違法建築物被拆除。

  人民網報道,6月初在台州市黃岩區舉行的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現場會上,如何在再現古村落文化內涵、合理利用古村落資源、建立科學保護長效機制等方面補齊“短板”,讓歷史文化村落保護的“浙派韵味”悠遠流長,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因村制宜、彰顯特色,力戒“雷同性危機”

  “村裡人自己動手修的路,就用附近找來的石料,看來看去,還是這樣的石板路最有味道。”黃岩嶼頭鄉沙灘村村民黃金虎口中所說的這條路,是條兩米來寬、一眼能望到頭的巷道,用了三種不同的石料:中間是長條形的石板,兩旁鋪上從老房子拆下來的青磚,最邊上用了從村口溪裡撿來的鵝卵石。

  古樟樹圍繞、柔極溪環抱的沙灘村,不僅保留著有800多年歷史的太尉殿、獨特的屋頂開“天眼”采光老房子,還把從前的舊糧倉、獸醫站等改造為民宿、酒坊,曾經又臟又臭的豬欄“變身”簡潔雅致的茶室,廢棄的喂豬石槽裝點上鮮花也成了古村一景。

  村黨支部書記黃官森感嘆,專家給沙灘村指點的路子很有道理:“鄉村美不美,不在新房蓋了多少,而在村子有沒有特色。”

  黃岩區引進同濟大學團隊,為歷史文化村落的鄉土化設計、歷史文化價值挖掘提供規劃指導。近3年,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楊貴慶教授幾乎每個月都要來沙灘村待上一段日子。他背一個環保布袋、拿根樹枝不時在地上指指畫畫的形象,村裡人都熟悉得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