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在“共圓中國夢”中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4 00:12:10


 
  如果兩岸能夠“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攜手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那麼在這一過程中,兩岸就能創造共同發展經驗,形成新的共同記憶;兩岸就能重塑“兩岸一家親”,實現心靈契合;同時兩岸就會真正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國家統一問題也就能順利實現。所以,從習近平總書記的上述論述看,我們一方面需要從歷史事實出發,明確台灣問題是“內戰遺留問題”的基本性質,另一方面也要著眼未來,明確台灣問題同時也是“兩岸共圓中國夢”的問題。

  將台灣問題界定為“兩岸共圓中國夢”的問題,這是一個戰略判斷,也是重大的理論創新。它為解決台灣問題提供了新的理念,為兩岸關係路該如何走提供了新的思路。

  “共同參與”的兩岸和平發展道路

  著眼於未來,台灣問題在性質上就是“兩岸共圓中國夢”的問題。這意味著今後兩岸關係應該沿著“兩岸共圓中國夢”的道路向前發展,台灣問題也要在“兩岸共圓中國夢”的進程中來解決。

  “兩岸共圓中國夢”的重心是“共同參與”,即台灣同胞參與到中國現代化建設中,與大陸同胞攜手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就宣導,“兩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參與到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所以,從“兩岸共圓中國夢”出發,未來兩岸關係應該走“共同參與”的和平發展道路。

  “中國夢”包含了國家夢與個人夢兩個層面,兩者密切關聯。個人的奮鬥離不開國家,離不開國家夢的實現。同時,國家夢的實現,特別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又有賴於每一個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發揮出來。所以,“共同參與”也就包含了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

  所謂宏觀層面的共同參與,就是台灣作為一個整體參與民族復興的過程。兩岸同文同種,同屬中華民族,但1949年之後,兩岸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這讓兩岸在一些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差異性,台灣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這實際上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筆重要資產。對大陸來說,中國夢的實現需要通過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來實現。在大陸的各項發展建設中,要有序地將台灣的發展引入大陸的發展格局,同時要注意要給台灣提供發揮優勢的空間,保留其特色。對台灣來說,在規劃自身的發展道路時,可以自覺地將台灣的發展與大陸的發展戰略相銜接,同時找到自身的優勢所在。

  所謂微觀層面的共同參與,就是台灣普通民眾參與到大陸的發展建設中。“中國夢”並不是虛無縹緲的論述,宏大敍事的“中國夢”最後一定是真切展開為我們每個人具體的夢想,紮根於普通的個體日常生活之中。所以中國夢既是宏大敍事的國家夢,也是具體細微的個人夢,是千千萬萬個求學夢、安居夢、創業夢、成功夢等個體夢想的總和。台灣同胞積極參與到大陸的各項建設中來,在這個過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同樣也是“兩岸共圓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促進“共同參與”的著力點

  走共同參與的兩岸和平發展道路,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台灣同胞參與到大陸的各項建設和發展中來。以下兩個方面是比較重要的著力點。

  1、擴大對台灣的開放

  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策方向是“惠台讓利”,讓台灣民眾分享兩岸和平紅利。未來兩岸將以“共圓中國夢”為基本理念,走共同參與的和平發展道路,那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策方向就是“開放”。正如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所宣示的,“我們願意首先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願意優先對台灣開放,並且對台灣同胞開放的力度要更大一些。我們將繼續維護在大陸投資的台資企業的合法權益,為他們的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不僅要擴大對台灣企業的開放,還要擴大對普通民眾的開放,讓更多台灣普通民眾將自身的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直接連接起來,獲得更多發展機會,實現人生理想。不僅要大陸的各項建設和發展對台灣開放,大陸維持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進程也可以嘗試對台灣開放。例如創造更多條件讓台灣參與大陸經濟走向世界,參與人民幣國際化,參與中華文化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等等。

  2、建立兩岸行政機構的溝通管道

  目前兩岸尚未統一。在這種情況下,兩岸行政機構需要建立更多的溝通管道,進行行政對話、政策溝通,協商台灣參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相關事務。

  2008年以來,隨著兩岸“兩會”相關協議的簽署,兩岸的教育、經貿、交通、農業、商業、文化等相關行政部門已展開了一系列事務性工作會談。但目前兩岸“部會”層級的行政機構直接溝通仍存在障礙。這裏的主要原因是兩岸尚沒有對台灣行政機構的“身份”形成共識。兩岸要對台灣行政機構的身份取得共識,有兩種途徑可以思考。一是直接從最高端的台灣政治定位問題入手,下力氣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之後,台灣行政機構的身份問題就迎刃而解。二是通過一些具體的、權宜性的安排來建立兩岸行政機構的溝通機制。從目前來看,直接解決台灣政治定位的條件尚不充分,第二種途徑或許更為可行。在這方面已經有先例可循。例如,國台辦和陸委會就建立了常態性的溝通機制,這就是一個可行的思路。另外,兩岸也共同參加了一些國際組織(如WTO、WHA、ICAO等)。兩岸可以借助於這些國際組織平台,依照雙方參與這些國際組織的身份建立兩岸行政溝通的機制。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6月號,總第210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