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周邊外交環境與周邊外交策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3 16:32:55


陳須隆
 
  三、大國在亞洲爭奪勢力範圍空前激烈。

  最近幾年我們看到所有的大國,美國、日本、印度、俄羅斯(可以說俄羅斯的亞洲戰略還沒完成)甚至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歐洲,都沒放棄調整各自的亞洲戰略。看起來他們喊的都是亞太戰略的調整,實際上背後都是對華戰略的調整,這種調整的根基就是中國的崛起。所以,大國的亞洲戰略調整根源是中國。我們現在面臨的周邊複雜局勢是中國自身的崛起造成的,雖然有人歸結為是外交政策的失誤,但這不是最主要的,是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由於大國亞洲戰略調整使得大國都在中國周邊爭奪自己的勢力範圍,美國、日本、印度、俄羅斯,都在拉自己的夥伴。這種爭奪客觀上帶來一個後果,就是周邊小國的“騎墻戰略”或“機會主義”行為日趨明顯,並且在很多情況下,利用大國的矛盾,例如中美、中日之間的矛盾,來損害中國的利益,甚至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像南海問題等等。

  至於未來的戰略選擇,中央周邊會議剛開,總的目標都定了,我就談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既然周邊環境是崛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過渡期,我們對這種現象不必要作出過度的反應,穩住陣腳、等待時機。中國是有時間優勢的,崛起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只是快與慢的問題。

  2、要維護中國的周邊穩定,中美關係是大局,維護中美關係的大局是處理周邊關係以及中國與其他大國關係的前提。其中談的最多的是新型大國關係,我感覺有種急於求成的心理,似乎想一夜間構建出新型大國關係。我個人覺得,短期內很難,不能指望一夜間取得成效。因為中美間的相互戰略定位沒有完全定位下來,你必須對對方未來發展趨勢,戰略意圖有一個穩定預期的情況下,才能談得上構建新型大國關係。西方國家爭論最多的是中國經濟發展起來後中國的訴求到底是什麼,這個都定不清肯定沒法確定。所以說,中美間的大國關係是在相互的競爭,實力較量中逐漸磨合形成的,而不是基於你我手裡有幾張牌,放到一起達到雙方的一個均衡點,以此確定新型大國關係,這是不現實的。

  3、對於中日關係,一方面要做好應對中日關係全面惡化的準備,包括經濟關係,對於這點爭議又很大。中日關係到底要不要像日本人宣導的,國內也有人提出這樣的建議,在釣魚島問題,安全問題,政治問題上我們可以對抗,但經濟上沒必要跟日本中斷,但目前來看不取決於中國一方。我們說日本好像在國際社會得不到太多支持,但日本人自己認為在外交上是佔主動的,能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真正讓日本疼的反而是經濟。所以目前在政治安全領域極端惡化的情況下,經濟上要不要用經濟手段來服務於中日關係的政治安全大局,我個人認為應該服從,同時應該避免中日發生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中日發生戰爭,網上有很多說法,一個基本判斷:美國不存在觀望一說。很多人當初拿日美條約來說事,我認為,日美關係60年了,就像黑老大和一個小兄弟,如果跟了你60年後小兄弟出事了,美國不選參戰,那麼美國的國家信譽完全喪失了,今後不會有人相信美國能夠提供安全保障。所以中日開戰,美國必然參戰,只是參戰方式可以討論,比如情報參與,後勤參與或者全方位參與。中日發生衝突,中國面對的不僅僅是日本,而是中美之間的戰爭。我們不能怕在釣魚島的摩擦,但從目前來看日本沒有意願,美國也不希望中日發生大規模軍事戰爭。

  4、對周邊的小國建立命運共同體,毫無疑問這是對的。但在大國的競爭下,有些小國利用“機會主義”損害中國利益,我們必須給予回擊,回擊的方式就是區別對待。對於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一定要讓他受到相應的報應,否則對於小國來說,損害中國利益與跟中國友好,得到的利益都一樣,就會造成大家都利用大國競爭來損害中國利益。

  5、談中國周邊戰略的時候,不能就周邊談周邊,因為周邊已經是全世界所有大國的競技場,所以中國的周邊戰略必須跟全球戰略銜接起來。中美關係、中俄關係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周邊關係,而離開中國與這些大國間的關係,又說不清楚目前中國與周邊大國所面臨的變化,所以這兩者間需要協調,是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郭震遠:向陽做了很精彩的首發,確實有幾點對我也很有啟發。第一,我們的周邊環境進入了一個新的,重要的轉型期,這個轉型期的到來是必然的,因此我們對於轉型期當中發生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對我們國家安全的威脅,既要有必然的應對,又不必反應過度。還有最後他講到的,怎麼樣把我們的周邊外交和外交全域有機有效的結合起來等等。

  陳須隆:不要誇大威脅
    處理周邊外交抓住6個“好”

  本世紀初我在研究中國的安全問題時曾引用過一份材料,它對中國的周邊環境作出如下評估:總體上看,自秦漢以來的二千多年的歷史中,中國第一次免除了來自北部的威脅;自鴉片戰爭一百六十多年以來第一次免除了來自海上的大規模軍事威脅;自1894年甲午戰爭失敗以來的一百多年,第一次免除了來自東邊日本的威脅。所以那個時候判定說,中國周邊環境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現在來看這個判斷,是否還成立?自北部的威脅和來自海上的大規模軍事威脅,還是沒有,不可能有任何一個國家現在從北方、從海上進攻我們。但是,對日本的威脅現在有爭論。有人把日本威脅看得很重,認為日本又在右翼化,又在修憲強軍啊,會不會發生中日衝突,中華民族的崛起會不會再次被日本打斷。另一種看法是覺得日本威脅被誇大了,它威脅再大仍然大不過美國,而且發展勢頭也不被看好。雖然不排除在釣魚島問題上擦槍走火,但發生中日間大規模衝突是不可想像的,尤其在這個核武時代。比較重要的一點,是怎樣來判斷釣魚島爭議的問題,剛才李院長也講了,可能長期惡化,會不會發生不斷的衝突?雖然我們是有準備面對這個比較惡劣的局面,但從我的角度來判斷,現在這種情況下,兩個大國間發生正面衝突、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也是不堪設想的。從國際安全角度來講,威脅很容易被誇大,無論朝核威脅,還是日本亞太戰爭威脅,很容易迎合大家的心理,誇大這個威脅。雖說我們不能小視這個威脅,要有憂患意識,我們軍事安全部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但是不宜把這種威脅誇大,到輿論上去渲染。你把這種威脅渲染後,這種被放大的或誇大的威脅會對老百姓產生影響,被煽動起來的民眾情緒容易走向極端,反過來會對政府形成倒逼壓力,會對國家的決策造成干擾。所以說,恰如其分地評估並處理好日本威脅,對我們處理好周邊環境、周邊外交問題是很重要的一環。

  當初那個判斷有兩個因素是缺少的,一個是美國因素沒考慮,美國雖然不是我們接鄰國家,但畢竟是影響我發展的最大的外部因素,所以還是要看美國和中國的博弈。還有一個是朝鮮半島問題的風險。半島問題,我們的政策在調整,從大的歷史事件來看,我們國家也經常因為半島問題被拖入戰爭,影響了國家的發展。到現在,半島風險也沒有解除,朝鮮的脆弱性是存在的。從長遠來看,核擴散問題對我周邊環境有很大影響,我們現在明確了朝鮮擁有核武是威脅我國家利益的,堅持半島無核化,這點很重要。但是朝鮮肯定不會接受,下一步怎麼去發展演變,我們是要做好準備的。另外從歐洲的經驗來看,真正要破解僵局,最終還要回到合作上來。也不排除朝鮮將來像蘇東那樣發生巨變,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麼辦。可以觀察一些指標,比如“脫北者”的數量變化。如果是在西方壓迫下,通過和平演變戰略得手等的局面,類似於東西德統一的模式,那麼我們的作用在什麼地方,我們的利益該怎麼保護,從長遠看是要做準備的。如果朝鮮對外強硬的政策能夠支撐下去,我們的影響力怎麼來施加,達到一個目的。2013年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能源資源金融系統的措施,對它還是有效果的。兩個底線我們都說了,你發展核武對我們利益是有損害的,是不允許的;另外我們也對美國西方國家說了,不允許他們對朝鮮搞政權更疊。這些都是對的,只是如何更好地去貫徹。

  從外部因素來看,我們的環境不像本世紀初估計的那麼樂觀,也不是惡化得不行,沒那麼嚴重。當局要處理好日本問題,不要反應過度,要管控衝突,不排除在釣魚島爭端固化的情況下,交叉存在交叉管控的情況下,我們來轉換關係,通過加強民間外交,通過對日的各方工作,上層能夠進行接觸,把局勢穩定住。我們領導人對這一點同樣是很清醒的。

  中國周邊環境的變化與中國的崛起是密不可分的。一個國家崛起速度這麼快,肯定對周邊的地緣,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帶來一個巨大的衝擊。包括外部施加的反彈,周邊國家的反彈。以我的看法,一個國家的崛起必然要面臨兩個困境:一個就是戰略困境,如何處理和守成大國的關係,守成大國能接受到什麼程度;再一個就是安全困境,你的實力強大了,必然他們會擔憂,戒懼,採取一些措施。包括周邊小國和美國加強關係,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反映了安全上的困境。

  從崛起的進程上來看,有種看法認為,一個大國崛起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準備期。這個階段遇到比較合適的國際環境條件,加上內部政策比較得當,抓住有利時機快速增長自己的實力。這時可能還不對別的國家造成威脅,或者外界還沒有做出反彈。快速增長到一定程度,比如中國的製造業超過美國了,美國就會覺得有威脅了,這時意味著大國崛起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叫做摩擦期。這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也可能幾十年,美國崛起的過程也是這樣的,大國不是自然而然就被歡迎被接受的。到最後一個階段就是你站穩腳跟了,真正強大了,進入一個接納期,你不得不接納我,這樣才完成了一個真正的崛起。現在我們處於準備期往摩擦期的過度階段,這時候國家是將強似強,似強非強,我要站起來,但還沒有完全站起來。如果未來幾年,我們國家發展勢頭好,借著三中全會的東風,十五六年的發展勢頭,就真正站起來了。這時會有很多的摩擦,包括周邊,要處理好它,管控好分歧,安撫周邊小的國家,採取一些舉措,我們的周邊外交工作會議也多了一些部署。

  關於如何處理周邊外交,我有一個思路,簡明來說,用6個“好”來形容:

  1、我們的目標是要維護好我國的核心與重大利益。和平發展勢頭不能被打斷,也不能因為和平發展而失去主權,要保持維權與的維穩動態平衡。

  2、處理好大國關係。大國是關鍵,如果你跟美國關係搞不好,美國全力來對付你的話,我們的處境會非常艱難。包括和印度,俄羅斯在內,處理好會起到一個釜底抽薪的效果,小國家想利用大國之間的摩擦來損害中國的利益是做不到的。包括說亞洲之大,完全容得下中日兩個大國,我覺得都是這樣的效果。

  3、經營好戰略支點。我們要找准周邊的戰略支點國家是哪些,哪些可以做我們的戰略支點,哪些可以做鐵哥們兒,不同的方向去找,這個也是不難找的。比如巴基斯坦鐵哥們,阿富汗的作用也很重要,尼泊爾,柬埔寨,緬甸,印尼,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都很重要,都可以作為戰略支點,加大投入,發展好與這些國家的關係。

  4、解決好難點與熱點問題。比如半島問題,不要讓它成為爆發點。

  5、要打造好周邊戰略依託。我國的周邊環境與美國是沒法比的。美國兩邊是兩個大洋,走向大洋就走向了世界。我國周邊環境則非常複雜。如果我們國家沒有周邊的依託,就很難作為全球性大國來發揮作用。這個依託的思路是什麼,最重要的是搞區域合作,推動區域與次區域合作。怎麼打造命運共同體,要發揮我們經濟上的特長,地緣上有優勢,同時補上安全的短版,通過雙邊的多邊的,尤其是這種區域合作的辦法,建立亞太新的安全架構。中國應充分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多提供公共產品,甚至發揮主導作用。

  6、要利用好各種矛盾。包括美國重返亞太面臨著四五種內在矛盾要處理,第一點是東西能不能兼顧的問題,雖說它的重心在亞太,但又深陷在中東無法割捨。這點是可以利用的,比如我們全球戰略往西發展,加大投入。再比如它亞太的野心與財力間的矛盾。第三個矛盾是霸權利益和地區國家的利益是相衝突的,美國不是來亞太讓利讓權的,是來爭權奪利的,它會破壞地區合作。第四它對中國是兩邊下注,既要合作又要遏制。第五它一方面鼓勵地區盟友發展軍事現代化,發展軍事實力,另一方面又怕造成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加劇地方衝突。這些矛盾都是可以利用的。

  郭震遠:陳主任說的很精彩,特別是六個好和利用矛盾的問題,這裡我想補充一句,我感覺,雖然美國不是我們的周邊國家,但由於幾十年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深入的介入亞太事物,已經從我國周邊環境的外生因素化為了內生因素,亞太地區任何一個事,都有美國的手在利用。就當前和未來時期來講,歸結起來,其實美國是面臨一個亞太戰略調整與美國對華政策變化的形勢。嚴格來講,美國對華政策是它亞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應該是一致的,但實際來看,在具體執行層面上,二者又相互制約。一方面要在亞太佈局,對中國進行防範,牽制,另一方面它又必須要穩定中美關係,強化和中國的合作。

  陳須隆:我補充一點,大家應該注意中日問題的惡化,背景是中日韓經濟合作的勢頭非常好。在這種情況下,重大的問題出現了,這點值得大家思考。美國雖然相對在衰落,但它的自我修復能力跟戰略運作能力非常強,這點我們必須認真對待。除了TPP和TPIP,還搞了一個多邊貿易協定PSA。打造新的國際格局,強化其主導權,在亞洲就是先打掉你中日韓的勢頭,然後再進行牽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