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民進黨的凍獨與民共交流及執政前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3 16:20:35


 
  事實上,現在也是透過海基、海協兩會交流。若想要上升到國家承認或政府承認,而拒絕政黨交流,這似乎不太合理。特別是,民進黨就算執政了,與大陸領導人也無法互動,無法建立互信。所以政黨的互動反而是可以促進實質的互信與諒解。剛剛正亮兄提到的民共平台,確實有必要。不僅是產生累積性的共識、也是累積性的互信,這有助於總體性共識的形成與妥協。

  接著,關於競相邀寵的問題,其實這在賽局中稱為“囚徒困境”。如果今天兩岸交往,國民黨與民進黨兩邊競逐中共的優惠待遇,所以兩邊競相對大陸讓步,這就是囚徒困境。要解決這個困境很容易,只要把國民兩黨之間的關卡打開就可以了,兩黨見面協商、凝聚共識,就不會有困境的產生。所以我想這部分不是沒有辦法解決,而是國民兩黨要先建立起共識。我在過去也曾提出,在總統府之下建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這是一個總體性的思考。如果要與共產黨互動,也要面對並處理內部的互動。

  此外,正亮兄也提到“大陸需要下台階”,這形容得非常精準。以學術觀點來說,大陸對台政策有下限與上限:下限就是要穩定兩岸關係,不能出現任何戰爭,大陸要經濟發展;上限是絕對不容許法理台獨的出現。大陸對台灣的實力與籌碼雖然在增加,但還是有限,大陸目前沒有足夠的籌碼與實力來解決兩岸根本的問題。

  我舉兩個例子說明。第一,在2000年2月21日,大陸提出“對台政策白皮書”,其中說到,如果台灣無限期拖延統一談判,則大陸不排除使用包括武力在內的手段。但是在2月24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就立刻回應,台灣前途必須獲得台灣人民的同意;之後連續在三個場合,重申這一點。從此,大陸不再提這段話。所以由此可知,大陸面對國內、國際,以及台灣的民意,它必須做回應與調整。

  第二個案例是在“九二共識”上,大家現在都覺得九二共識是理所當然。剛剛正亮兄提到,是去年的十八大才放進去。事實上,對九二共識的詮釋,過去大陸不說“一中各表”,到目前也未同意一中各表。在1999年7月31日,當時陸委會對外公開要求大陸,回到1992年兩岸達成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恢復對話。三天之後,1999年8月4日,大陸回應過去兩岸從來沒有達成這樣的共識,是台灣當局扭曲偽造這個共識,試圖推動台獨。但是在2000年以後,大陸也調整立場,用九二共識來取代一個中國原則;同時,不直接反對一中各表這樣的看法。

  所以這之中也有三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大陸國內需要發展,國內的問題相當多,它希望穩定兩岸關係。第二,有美國的力量,大陸不可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第三,大陸也要顧及台灣的民意。所以台灣與大陸交往,如何建立國內共識、取得美國的支持,這相當關鍵,台灣要增加自己的籌碼。如果大陸不能忍受,大陸還是有杯葛或拒絕的權力,譬如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大陸就是不跟你交往;大陸不見得可以改變你,但是它可以杯葛互動。這是三個不同的層面。

  凍獨只是第一步
  此外還需新決議文

  最後,凍結台獨黨綱還不夠,還有2007年正常國家決議文的問題。我也曾提出,民進黨要做兩件事情,第一凍結台獨黨綱,因為這是大陸最在意的事情;第二要推動所謂的“中華民國決議文”,這是為了維護目前的現狀與體制。落實“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這樣的主流民意、朝野共識、以及台灣共識,這樣就可回應剛剛正亮兄提到的,還要處理到2007年問題。如果我們用中華民國決議文來處理,或許可以解套目前橫亙在民共交流中,所存在的一些障礙。

  兩岸關係對於未來的總統大選、以及民進黨選舉,是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處理,可能執政無望。民進黨如何調整才能執政、甚至在執政後可以穩定兩岸關係,接下來請耀南兄。

  洪耀南:對於兩岸議題
    民進黨需要前瞻性思考

  國城兄的民進黨執政無望論,如果真的民進黨無法再執政,那民進黨扮演永遠的在野黨,這就是民進黨的宿命。另一個政治統合論,我認為如果政治統合快速到來,或許是獨派力量顯性增加的機會。

  對於兩岸議題,民進黨需要前瞻性的思考:第一,因為民共間缺乏互信基礎,如果把黨綱三合一修正,或是凍獨能換取民共互信基礎,也有其價值。但是到底能不能換,這是操作面的問題。第二,我建議民進黨應該要進行世代交替,黨主席選舉應該要讓年輕一代上來。在真的需要改變的時候,由世代交替帶來轉型,取得比較大的動力。否則在舊思維之下,人也沒有改變,困局就無法改變。

  另外,郭委員剛剛提到,“不統、不獨、不武”是美國的兩岸政策,民進黨有沒有可能推動入法?因為這是國民黨的主張,等於台灣訂定擱置“不統、不獨、不武”50年。讓兩岸凍結在現況之下,減少政黨輪替所造成不穩定的變數。台灣多數民意贊成維持現狀,就是所謂的中華民國,兩黨在兩岸關係上,交流架構最好在政府部門,而不是單一政黨。如果非得在單一政黨,我認為也不能造成國民兩黨競逐爭寵。兩岸和平發展架構也不錯,變成兩黨要有高度共識,像是國民黨就可以推了,但是國民黨不想推,因為它想壟斷兩岸的權益,不希望民進黨涉入。所以國民兩黨變成有競逐的關係。

  我認為民進黨在兩岸議題,要適度調整,尤其在做法上是我們可以做的。我們對社會議題,民進黨好像弱勢,一直跟不上。對中策略要朝向正面思考。因為民進黨現在的問題是價值錯亂,中間偏左的路線,但是在陸生等議題,又變成極右的路線。有一點錯亂,我認為有必要重新釐清民進黨的價值是什麼。以現在的四大天王來講,要跳脫這個困境有點困難。如果黨內可以形成一股世代交替的力量,這些大老支持,可以抵擋住社會與支持者的壓力,對民進黨的改革轉型也比較有效。

  民進黨最近也提出要不要中國政策辯論問題,從2012大選完後,就一直在談要不要中國政策辯論問題。初期很難辯論,因為大家都是主張交流,沒有人反對,所以沒有對立方。當然有分歧的部分是,對交流前提的看法不一。很多人反對謝院長的東西,是因為對交流前提看法不一致。這次對中會議的主張也不錯。有人提憲政共識、凍獨、中華民國決議文,針對這些議題來進行辯論,可能會比較有效一點。

  過去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都是由總統候選人產生,再由總統候選人自己提出論述。也就是說,民進黨過去隱含著默許候選人的任何主張,在選舉候選人的時候,也代表選擇他/她的主張。這樣的政策辯論,如果可以放入黨主席選舉,請參選人列出主張,透過黨主席競選,達到辯論效果。這也是另一種辯論的方式。

  除非說非選舉期,黨中央針對各種主張論述,讓各個派系或派系領導人下鄉說明後,再到黨中央辯論,畢竟民進黨的草根性比較強,如果在上層辯論,民意基礎沒有跟著動,沒有辦法帶領支持者,這樣獲得民眾的力量是非常脆弱的。

  回過頭來,對於凍獨問題,大家都認為是否主張台獨黨綱與民進黨選舉沒有關係,但是民進黨不敢動的原因,就是怕一動就影響選舉。因為台灣政壇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是,許多國家以兩大政黨為主,民進黨在轉型當中,後面還有台聯,轉型初期可能會敗選。這次尼泊爾的執政黨共產黨毛派就在轉型當中大敗,從最大黨變成最小黨。所以黨內轉型無法預測,尤其是透過選票表決,當然民進黨會趨於保守,這是必然的結果。簡單報告到此。

  童振源:簡評

  耀南兄從凍獨路線、到世代交替,最後到辯論主題,應該有針對性的議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辯論如果沒有與權力交替做結合,那辯論的意義就非常小了。也就是說,過去九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其實有交鋒,也有一些辯論。但問題是,最後並沒有形成決策,因為沒有裁判,或者這個裁判者的意見與辯論結果不盡相同。所以,辯論最後必須與權力選舉結合在一起,黨主席的選舉可能是最恰當的過程。

  第二,對於“不統、不獨、不武”,這是大家可能認為是穩定現狀的方法,耀南兄建議可以入法。過去曹興誠也提出“兩岸和平法”,其中也有“不統、不獨、不武”。現在的問題是,兩岸問題非常獨特,有點模糊,但又需要清晰化;朦朧美是希望,但清晰化過程中會造成兩者的衝突。當你提到什麼是現狀,用法律精準定義說明時,就會形成對現狀詮釋的定位。這樣的定位一出,可能反過來造成大陸方面的不接受。所以當馬英九講不統、不獨、不武時,其實是沒有定義中華民國,他沒有定義台灣是否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裡面是否可以用法律方式來釐清,或許可以進一步來討論。接下來請正亮兄。

  郭正亮:民進黨要朝正向轉型
    兩岸政策辯論難避免

  我有參與1998年的辯論,辯論不一定會製造分裂。那次是許信良、美麗島與新潮流的兩個對立立場,後來辯論出“強本西進”,社會輿論一片叫好。我的意思是,對立的立場來辯論,結果不一定是分裂,要看領導人有無整合的心。

  所以民進黨需要的是,主要領導人或派系負責人,如謝系、新潮流、小英、蘇等,要透過這個形式來形成正面的決議,這樣才有意義,不然就是不了了之;尤其結合5月黨主席選舉,如果互相攻訐親中派、反動派,互相扣帽子的結果就是分裂,效果就會很糟糕。

  因為現在時間很趕,如果真的要辯論,只有黨主席辯論,估計新潮流會反對,小段(段宜康)已經公開說,為什麼只有黨主席可以辯論?中常委、立委不能參加?現在要仿造1998年的形態,那3月一定要辦,因為4月本來就有黨主席辯論了。假設527黨主席選舉,3月下旬登記參選,4月下旬到5月初黨主席辯論,黨主席本來就會辯論兩岸路線,尤其謝長廷參選的話,蘇謝一定會辯論兩岸路線。我認為路線辯論與黨主席選舉兩者要分開。

  民進黨如果要朝向正向整合的辯論,最好是與黨主席的路線辯論切開,因為黨主席選舉帶有太多權力因素在裡面,互相指控恐怕很難避免。因為目前的可能參選人以前關係也不太好,可能沒完沒了。所以辯論的時間要掌握,那主席是否有準備好?我真的不知道。因為時間真的很趕,最好是趕在主席登記參選之前就要辦,這樣效果才會出來。

  我認為民進黨之所以很不容易轉型,講白了,兩岸轉型只跟一個人有關,那個人叫總統候選人,其他候選人、縣市首長都跟這個議題沒有關係。更何況民進黨在單一選區改革之後,目前南北已經分裂了,兩岸的轉型甚至還是中南部立委的負債,他們變成既得利益者。民進黨的中常委、中執委的組成剛好都是這些人。

  所以我強調,如果黨的最高領導人沒有很強大的意志力推轉型,根本推不動。因為對所有中執委、中常委、立委,以及縣市長來說,兩岸轉型是高度風險的事情,為什麼要做?劃不來嘛!除非他們的選區在台北大安區,或者是選區中淺藍民眾較多,不然就是要贏到有剩,才大膽來支持轉型試試看。不然誰敢碰這個議題?這是現實問題。

  黨主席或總統候選人如果沒有很強大的意志力,願意去教育黨員,號召大家來面對困境,不然根本推不動。我參與民進黨很久了,從1998年兩岸路線大辯論,如果不是許信良那種浪漫式的推動力,也不可能辦起來。所以真的是要呼籲,有意擔任民進黨黨主席、或者是參選總統的人,真的要站出來。要處理這個問題,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三位一定要勇於說出民進黨的問題在哪裡,也許你的方法不是最後的結論,但至少要點出問題,大家來一起討論。

  美國的態度至關重要

  我也沒有國城兄那麼悲觀,這裡面有兩個變數值得討論。第一是民進黨難道都不會變嗎?如果民進黨有機會變,那就是一個變數。第二是,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如果民進黨是慢慢卡到一個位置,剛好符合美國價值,又不致於造成兩岸激烈變動的風險,就是一個變數。

  回到2012選舉現場,蔡英文為什麼很背?就是美國突然宣佈免簽,包道格為什麼突然來台灣?那就是一個表態。蔡英文去美國,《金融時報》為什麼要洩她的底?就是代表蔡沒過美國那關。更不要講大陸,大陸賈慶林最後宣佈,如果沒有九二共識,兩岸重陷動盪,兩岸大企業家全部都站出來表態。整個過程就是這樣,當然也包括蔡本人宇昌案沒有處理好。

  美國表態、賈慶林講話、大企業選邊站,連續性的壓力,造成很關鍵性的影響。事後振源兄與耀南兄也做了一個民調,就是本來要支持蔡英文的,後來投不下去,轉而支持馬英九的有5.7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