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國共關係的現狀與前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9 10:31:13  


鄭安國
 
  因此,就這點來說,馬的反應可能是認為“一個中國”太過簡單,會產生誤解。我相信連先生是講得非常明白,如果講我們對於一個中國的看法,從九二共識立場出發就可以了。以連的觀點,一中各表並沒有要求對方同意,我們自己認為兩岸已經擱置爭議,就是求一個中國之同。這是連的看法,可是馬不是如此想法。

  去年吳伯雄談一國兩區,中評社也在台北舉辦論壇,當時參加論壇的李建榮就提到,他說吳不是要去試探大陸,也不是要凸顯什麼議題,而是台灣現行法律就是反映這樣的問題。但是馬有不同看法,他認為在台灣講一國兩區可以,可是在大陸講,這“一國”就講不清楚。馬英九雖然意見很多,但馬對國共平台還是非常重視,因為如果不重視,2008年之前,馬在當時黨主席任內就不會把連胡五點願景列入黨綱。因此,馬確是非常重視國共平台,只不過,馬的內心世界,真的能夠瞭解他的人畢竟不多。

  在國共論壇中,講到其侷限問題,就與剛剛談到的政黨交流一樣,國民黨一旦在野,就會認為他所有與共產黨達成的協議,民進黨政府一定不會承認。等到國民黨執政,所有國共達成的協議,民進黨是否會尊重、參考,或說一定會承認。我們看從2008年到現在,到底有多少協議?即使陸委會對國共平台,所有的發言中,也沒有給予高度評價,因此侷限一定有。

  美國對台灣的影響非常大

  最後是美國問題,我可以講台灣大選的時候,美國的活動力非常強,美國在台協會幾乎與所有政黨都做聯繫;如果有些東西來自對岸,美國會特別注意在台灣政黨的反應,特別是候選人。所以兩岸關係想要把美國因素排除,可能太天真了,大國不可能不干涉。不要說美國,有一次在遠景基金會開會,日本外交部一個科長帶團過來,他們講了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他說日本不希望台灣這麼做,因為日本不期待。但是,日本只是個小科長到台灣,在公開與學界的對話都是如此,何況美國。美國因素絕對是有,只是我們不知道。2000選舉時,我個人有充分經驗,美國非常關心選情。

  張亞中:馬對國共平台的未來作用持保留態度

  邵老師剛才談馬政府對國共平台的認識與侷限,能否作以下的解讀:馬的行為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國民黨在朝或在野。國民黨在野時,馬非常重視國共平台對於兩岸產生的作用;但執政之後,馬的考慮就不這麼高,多了其它他方面考量與顧忌。第二、論壇的內容,即國共論壇是以經貿、文化、還是政治為焦點。當國共平台純粹討論經濟問題時,馬政府樂觀其成;當問題夾雜文化層面,他的接受度就開始降低;當有政治因素在其中,基本上馬就是完全不背書。

  今年3月的連習談話中,“一個中國”碰觸政治,所以馬持保留的態度。從馬的反應可以看出,馬擔心未來的三年,國共平台或國共高層又去碰觸政治議題。如果國共平台回到以經貿為主軸,不談文化、政治,馬就會肯定與重視。但是一旦參入政治意涵,馬的重視就會降低。

  邵宗海:兩岸政治對話已經開始
      未來幾年會加速進行

  基本上,我與你的意見差別不大,但我做個補充:2009年文化論壇,衝突應該比較少。其實目前兩岸文化,最大的問題就是同不同意簽署文化協議,但是文化的交流與平台建立,不管是馬政府或是國民黨都是比較樂觀。另一個因素是劉兆玄,劉與馬的關係也很密切。劉跑了一趟大陸後,讓馬很驕傲的一點是,兩岸合編《兩岸常用詞典》已經考慮出版。馬鼓勵台灣方面來做,兩岸對同一件事用詞不同,有一本辭典可以拉近彼此距離與瞭解。

  所以文化方面,馬最多排斥協議。在2009年也談到兩岸學術開禁的問題,後來也多少逐步實現。馬可能認為,很多事情你最好聽聽,傳遞訊息,重大宣示要由政府來做。連吳的事件,都屬重大宣示,有一些講得不是很明白。就馬來說,我認為他很重視這些細節。

  最後,我提的建議是,從兩岸論壇到今天的國共論壇,我認為這樣的論壇,過去是階段性必走之路,在馬未來3年之內,把它當成完成階段性的使命而結束。

  未來,可能有更重要的路要走出來,例如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雖然辦事處與國共論壇不同,因為它必須要設定某種議題。但將來兩岸的溝通,國共論壇已經無法滿足,因為有了討論過程、有了結論建議,但是如果老是沒有辦法來實踐,就比較沒有意義。若改由兩會來接觸,可能有辦法解決。

  另外一點,我比較樂觀,我認為兩岸政治對話已經開始,早在2009年就開始了。那天賈慶林當對吳伯雄講話,講到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如果你要回饋賈慶林,你也可以這樣講回去。這樣的政治對話不就是放風向球,看看對方反應如何,然後大家討論一段時間,感覺反應不是很好,可以收回去。實際上,政治對話是沒有議題的。

  我很樂觀,我認為兩岸從2013開始,到2016年,會加速兩岸政治對話,特別是在北京。兩岸政治對話從俞正聲談話、習近平談話,我們都可以看出來。因此我建議,統合會今年6月到北京舉行第四次會談時,就是一場附和俞正聲所說的,讓這次政治對話由學界表達。也許那時可以否定這個政治對話是兩岸之間的、但代表是兩岸學者的聲音,又有何妨?很可能台北的成員比較複雜一點,但大陸出席的學者都能代表政府意見。這樣建設性意見對話讓學者先行,又何不可?

  鄭安國:兩岸政黨交流要繼續
      是兩岸交流的重要部分

  今天討論國共關係的現狀與前景,涉及幾個名詞,一個是國共關係,一個是國共平台,一個是國共論壇,這幾個名詞有不同定義與指涉,需要釐清,否則就容易混淆,一混淆對於議題討論就會偏離。

  今天討論的第一個子題是:政黨關係對於兩岸關係的影響與侷限。基本上,我覺得兩岸各個政黨交流與關係,對於兩岸關係當然有相當的貢獻與相當大的作用,因為政黨畢竟是台灣社會內部的重要組織與功能性機構。可是,政黨關係會發生何種作用與影響,與政黨是否執政有關係。執政的話,影響就比較大;在野的話,就是在野的影響力。另外,政黨關係也是看你是黨員間的關係、黨公職的關係、黨幹部的關係、還是黨領導人的關係,中間作用不同。

  談政黨交流的侷限,以民進黨來說,民共交流,從學者、黨員到黨公職、幹部、甚至更高層人員,雖然各有不同的作用,總的來說,作用還是相當大。從這一點來看,兩岸政黨交流,不論過去、現在、甚至未來,都要繼續,這是兩岸交流重要的一部分。從事政黨交流的人都會去思考,兩岸關係全面性的問題,特別是政治性的問題,雖然有侷限,可是影響還是相當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