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兩岸涉外事務及非政府組織國際活動問題探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1 18:35:02  


 

  二
  提到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以及兩岸在國際多邊領域的互動,一般人們會將關注點投向政府間國際組織,認為這個場域是兩岸矛盾或衝突的主要發生地。政府間國際多邊領域因為多涉及主權問題,兩岸在這一領域基本沒有調和餘地。而在非政府多邊領域,因為不涉及或較少涉及主權等高度敏感問題,一般認為兩岸的摩擦與衝突相對較少,也較容易處理。過去數十年來,兩岸在國際上無論是中國代表權之爭,還是 “台獨”與反“台獨”鬥爭,都主要在是政府間國際多邊領域,而在非政府國際多邊領域,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兩岸間總體上的摩擦與衝突並不太多。當然,這與大陸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活動有限,兩岸互動很少有較大關係。
  
  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事實顯示,兩岸在政府間國際多邊領域的衝突強度弱化、頻率降低。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馬英九當局上台後,摒棄了陳水扁當局的“台獨外交”路線,不衝撞國際上業已形成的一個中國框架,以彈性、務實態度的發展對外關係,在參與參與國際組織方面,也更多強調“有意義參與”,比如願意以觀察員而非正式成員身份參與國際組織及其相關活動,願意接受“中華台北”等名稱等等。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馬英九當局明確反對“台獨”,重回“九二共識”立場,兩岸建立起一定政治互信,大陸方面一直主張的通過兩岸協商合情合理解決台灣參與國際活動問題終於可以落實。這使得兩岸在政府間國際多邊領域的衝突大為降低,也使台灣以適當身份更多地參與國際活動。
  
  但是,在兩岸就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方面不斷達成諒解,有所進展,並受到多方面肯定的同時,兩岸在非政府國際多邊領域的摩擦與衝突卻凸顯出來。從台灣媒體的相關報道看,兩岸在非政府國際多邊領域的摩擦與衝突是近年來有關兩岸關係的負面報道最集中、言辭最激烈、最具煽動性的重要內容之一。從現象上看,摩擦與衝突主要表現為,過去歷史延續下來、明顯背離現行國際社會一個中國準則、帶有主權國家性質的台灣非政府組織稱謂,被國際非政府組織要求更名時,在島內引發情緒性反彈;兩岸非政府組織、人士參與非政府國際多邊活動時,會場出現可能造成“兩個中國”視聽的標誌,諸如旗、歌、名牌等。究其原因,一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非政府組織的國際活動越來越多,參與國際事務的程度日益提高,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元,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兩岸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非政府多邊領域的活動日益增多,互動也明顯增加,尤其是大陸非政府組織近年來發展較快,參與國際活動的意願上升,加入非政府國際組織的積極性增加,這在客觀上增加了兩岸在非政府國際多邊領域發生摩擦與衝突的機會。二是多數台灣民眾對於大陸堅持在一個中國框架內處理台灣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及其相關活動的立場已有認知,對於國際社會普遍尊重大陸這一立場也有所了解,但對於台灣參與非政府國際多邊活動則普遍認為因是非政府行為,應該不受任何限制,因此對於大陸在這一領域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作為不太理解,甚至不滿。三是台灣島內有人將非政府國際多邊領域作為凸顯“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重要舞台,並試圖利用這一領域的廣泛性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國際視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