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作為進程的兩岸政治對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1 13:03:19  


 
  第三,美國、日本等國際勢力對兩岸關係深入發展存有疑慮,難免要給兩岸政治對話設置障礙。雖然美日表示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樂見其成,但出於以台灣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考慮,他們不希望兩岸關係走得太近,害怕兩岸繞開自己,置他們的利益於不顧。3月15日,“美國在台協會(AIT)”前台北處長司徒文應邀在台灣“獨派”團體發表演講時指出,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台灣正越來越向大陸靠攏”,他並稱這種變化對大陸有利,對台灣則大為不利。稍作分析不難發現,司徒文所謂的“對台灣大為不利”,其實是對美國不利。那就是:兩岸關係越來越密切,兩岸走向何解,不利於美國在兩岸之間見縫插針,左右逢源,利用台灣問題一邊制約大陸發展,一邊對台灣頤指氣使、予取予求。日本國內素來有把台灣當做其“戰略生命線”的聲音,傾向於使用“親台制華”的手段,近年來更為追隨和配合美國所謂“再平衡”不斷提升對台關係。可以預見,美日等國際勢力會通過各種手段向台灣當局施加影響,懷葛兩岸政治對話,以防止兩岸關係的發展程度超出他們的“樂見”範圍。

  第四,兩岸政治對話需要配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節奏,使得視兩岸政治對話為進程更加必要。實踐已經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個由淺入深、從低到高的歷史演變進程。兩岸政治對話,應當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節奏相協調、相適應、相統一。如果兩岸政治對話,落後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節奏,則難以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取得的成果,也難以推動甚至將會阻滯兩岸關係繼續向前發展。如果兩岸政治對話,超越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節奏,則兩岸政治對話簽署的協議和達成的共識,多半會因為缺乏落到實處的基本條件而淪為一紙空文,拉大其票面價值和實際價值的差距,辜負社會各界的期望,降低雙方推動繼續對話的熱情,損害兩岸政治對話的公信力,從而對兩岸政治對話造成相當負面的影響。從這個角度說,把兩岸政治對話視為一個進程,妥善地把握兩岸政治對話的節奏,是兩岸政治對話收到實效、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二、視兩岸政治對話為進程的可行性

  第一,視兩岸政治對話為進程有案例可循。視兩岸政治對話為一種進程,主要是由兩岸政治議題的複雜性和敏感性決定的,且有案例可循。ECFA的全稱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所謂框架協議,是指在簽署正式協議之前所擬訂的綱目,先確定範圍和整體目標,具體內容則有待日後協商。換言之,ECFA既非最終協議,亦非一攬子協議。這種具體內容留待日後協商的辦法其實就是視ECFA談判為一種進程。兩岸商簽ECFA的過程也證明了這一點,該過程經由雙方個別研究、雙方共同研究、協商、簽署、民意機構審核與生效實施等幾個階段,是典型的進程式協商談判,而非結局式的一攬子協商談判。另一個典型案例是中東和平進程。由於巴以衝突長達半個多世紀,涉及耶路撒冷地位、邊界劃分和猶太人定居點等諸多問題,不是以一項協議、一次(輪)談判就所能解決的。1993年9月,巴以雙方在奧斯陸經過14次談判,最終在華盛頓簽署的《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即“奧斯陸協議”)其實就是一項框架性協議,而非永久性和平協議(該協議被認為開啟了“中東和平進程”或“奧斯陸和平進程”;當然,該進程後來中斷了)。從“奧斯陸協議”可以看出,巴以問題談判實際上是一種進程,而非以一攬子或一協議、一談判解決所有問題。這兩個案例證明了把兩岸政治對話作為一種進程的可行性。

  第二,視兩岸政治對話為進程有經驗依托。兩岸兩會自2008年6月複談以來,歷經九度商談,簽署19項協議,積累了許多極其豐富而寶貴的經驗。其中之一即是,遵循“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對話思路。原國台辦主任王毅曾經指出,該談判思路是“一條已經被實踐證明是成功和有效的經驗”,符合兩岸關係發展的客觀狀況。王毅還認為,“先易後難、先經後政並不意味著刻意回避複雜和敏感問題。恰恰相反,我們要未雨綢繆,前瞻性地思考如何把握和對待兩岸之間存在已久的矛盾和分歧,為最終破解這些難題開辟道路,創造條件。” 兩岸兩會事務性協商的寶貴經驗,對於兩岸政治對話而言,無疑是可資借鑒的。把兩岸政治對話協商視為一個進程,恰體現了“先易後難、先急後緩、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思路,因時制宜、因事制宜地運用了兩岸兩會事務性協商經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