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為了莊嚴的承諾--廣州亞運會籌備紀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3 10:21:58  


 
  直面挑戰 迎難而上

  六年間,廣州因亞運而巨變!天更藍,水更綠,地鐵延伸到家門口,老房子變成了新住宅……

  從申亞成功之日起,廣州就開始為“辦一屆出色的亞運會”而描繪了一張宏偉藍圖:要完成90多萬平方米的危房改造工程,打造面貌一新的老城區;要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在2010年躋身世界軌道交通發達城市行列;要全力打造一個天藍水清的生態宜居之城……

  六年之後,這一切已經變成現實。在這巨變的背後,蘊含著嶺南人一向敢為人先、銳意進取、創新務實的理念,以及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舉辦奧運會、亞運會這樣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堪稱現代社會最龐大和複雜的系統工程,是對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管理水平的整體考驗。

  2006年,“多哈製造”讓亞運上了一個新台階,給後來者樹立了一個新的標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無與倫比,更是讓人記憶猶新、歎為觀止。

  在歷經申亞成功的短暫歡喜之後,擺在廣州面前的,是一項項艱辛的籌備任務。

  誰曾想到,就在廣州申亞成功的2004年,廣州市的空氣質量下降到國家三級標準。

  打一場空氣質量的保衛戰!廣州從當年起開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綜合治理空氣環境和水環境行動。到2009年,廣州空氣質量連續5年優於國家二級標準,市區灰霾天數減少63天,為近年來最少的一年。

  作為亞運會“綠色亞運”承諾的落實責任人,亞組委環境空氣質量保障部部長、廣州市環保局局長丁紅都說:“‘綠色亞運’是我們對世界的承諾,必須不打折扣的完成。”

  “一家電廠上馬脫硫要花費幾個億,每年的運行費用幾千萬。讓企業在經濟利益和社會公益上做出抉擇,並不容易。”

  丁紅都說,2004年,廣州街頭每一片樹葉上都是厚厚黑黑的灰塵,如今樹葉光潔常新;以前白襯衣穿半天衣領就發黑,現在一天不洗也不會難堪。他說:“我曾對同事們說,廣州的天有多灰我就有多鬱悶,廣州的天有多明亮我的心情就有多晴朗,現在我跟很多人一樣--鬱悶少了,開朗多了。”

  一個月之前,住在沖口市場附近的王老伯驚喜地發現,一年多的治理讓大沖口湧水質回到30年前,湧岸增設了親水平台、休閒坐椅,老街坊如今又喜歡回到湧邊納涼聊天了。王老伯認為整治河湧花的2700萬元值了。

  50歲的唐伯則在石井河邊興致勃勃地揮竿:“兩個小時就釣了兩條福壽魚了!”

  “我親眼目睹了荔枝灣湧從頭到尾的變化--從原來的臭湧到把湧蓋上,再到揭蓋複湧,到現在處理得跟畫兒一樣。”在西關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陳伯驚歎身邊的變化。

  “六脈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廣州因水而興,曾是一座地道的水城。古時的廣州水網縱橫交錯,盛況堪比歐洲水城威尼斯。如今在廣州中心城區,還有231條河湧,總長約913公里。

  隨著自上世紀80年代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珠江水網水質變劣,不少河湧更是發黑發臭,令人掩鼻。“一江春水綠,兩岸荔枝紅”只留在了“老廣州”的記憶中。

  試想一下,如果江水發黑泛臭,即使有再好的創意,也不可能依託珠江舉辦流光溢彩的亞運開、閉幕式了。

  廣州城打響了一場全民治水攻堅戰。2007年,廣州將河湧整治作為“政府一號工程”,治水進入攻堅階段。亞運會前,廣州投入486億元,全面推進污水環境綜合整治。

  如今的廣州,又重新煥發出“嶺南水城”的神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