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圍棋 大局觀不止是包攬冠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7 12:26:52


 
  棋手文化素質的缺失對未來形成隱憂

  中國圍棋在市場中形成的後備人才培養體系和較多的國內比賽平台,給更多年輕棋手成長提供了土壤,而逐漸增多的世界大賽,給了他們施展才華和脫穎而出的機會。這種模式基本由市場和社會來決定,應當給予肯定。同時,在這樣的冠軍生產線上,選手奪冠的年齡不斷被刷新,也有值得探討的隱憂。

  由於學棋的孩子呈現明顯的低齡化態勢,且競爭環境激烈,十四五歲就要求達到相當高的棋力,文化課的學習往往被忽視甚至捨棄。中國棋院的領導曾多次強調棋手必須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但在現實的競爭壓力面前,這種呼籲的結果並不理想。對於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圍棋項目來說,年輕棋手文化素質的缺失和專業棋力的精進之間形成的反差尤為扎眼。

  這種反差的表現之一是,國內的圍棋培訓市場雖然火爆,但國內圍棋培訓教材卻相當匱乏。聶葛圍棋道場的負責人葛玉宏說:“由於中國職業棋手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寫不出圍棋教學方面的合格教材,所以目前國內從初級培訓開始都使用的是日韓教材。如果中國有幾十個擁有大學文憑的職業棋手來寫棋書,那書的質量肯定不會低於日韓。”

  還可以通過另一個層面的比較來觀照:雖然中國圍棋的職業棋手人數,世界大賽的成績早已遠遠領先日本,但高校裡的圍棋愛好者群體、校園棋手的實力卻不及日本。在中日一些大學間的圍棋對抗賽上,中國高校不僅實力處於下風,個別賽事甚至凑不夠參賽人數,還要臨時請別的學校學生來“幫忙”。

  圍棋培訓市場的繁盛,造就了厚實的人才基礎。在現有賽事結構下,人才的出口只能湧向國家隊和聯賽,但這些賽事對棋手的總數需求畢竟有限。在校園中擴大圍棋的基礎,完善校園聯賽,增加棋手們的“出口”,不僅會令棋手的未來有更多發展可能,更是在更廣的社會層面涵養圍棋文化的有效途徑。而這種結構的調整,需要棋界、教育界和更多社會力量聯手努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