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從範斌的個案說起,他的問題,眼下看來,至少是對年輕運動員心理培養缺乏了解和手段,而導致“簡單粗暴”。他需要教會運動員打球時“知其然”,這更要求教練員“知其所以然”。而這樣的轉型和提升,往往被簡化成僅是一次球場身份的改變,其中大量結構性的知識補充被輕視或忽略。經驗型的“咆哮球場”,自然最駕輕就熟。
“咆哮球場”的教練其實不止範斌一人,為什麼他會遇到這麼強烈的反彈?一代又一代運動員,成長在不同的時代。範斌面對的,是一群“90後”的籃球少年。這是一群從小就學會用籃球張揚個性的少年,這是一群熟練地在微博上互通消息的少年,他們的身上,一樣投射著時代的印記。從這個角度看,國青男籃隊員用這樣極端的方式來表達對教練的不滿,雖然是個案,但這些注定要和前代“不一樣”的運動員們,即將或者已經登上中國體育的宏大舞台。怎樣培養這一代運動員的命題背後,其實是怎樣培養這一代教練員。
而這個責任,該誰來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