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場地器材和安全問題橫亘在前。開課需要數十條艇,加上槳、救生衣等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安放學生的興趣,許亞萍去朋友開的水上農家樂“打工”,配置了20餘條艇,學生也自發成立了水上俱樂部,在周密的安全保障計劃下,一個由男生女生搭檔劃船的活動吸引了上千人報名,阻力被學生的熱情一點點抵消著,在多位老師的幫助下,學校在湖邊搭建了臨時碼頭,添置了新的器具和艇,在2014年成為率先在國內開設皮劃艇課程的綜合類大學。
看似小眾的皮劃艇課一開始給了90個名額,報名的卻有600多人,這種被大二學生王英強形容為“中彩票”一樣的選課比例,一直持續至今,“從兩個班到8個班,原來每班上限35人,現在有兩個實驗班已拓展到65人。”許亞萍透露,為讓更多學生有機會觸水,皮艇球、獨木舟、帆船帆板、槳板和槳板瑜伽等已成為學生新的選擇,為此,學校新增了兩名老師與她並肩作戰。
據浙江大學公共體育與藝術部主任吳葉海介紹,“浙江大學水上運動俱樂部2014年成立至今,有師生、校友及部分社會人士3000多人,現有各類水上項目運動員約100多人,包含了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
許亞萍的堅持讓皮劃艇數量由兩位數變成三位數,也讓更多水上項目退役運動員看到了自己的可能性。昔日國家隊的“師妹”林秋華正在廈門大學教授皮劃艇課,她所走的正是許亞萍已經趟過的路,“很多隊友都去當教練了,但我不想看著更多人那麼辛苦地過著只有吃飯和訓練的生活,認識這個項目應該有不一樣的途徑,大學是全新的平台。”
“大學就像小社會,要在運動員三點一線的生活裡,把人的因素串進去。”許亞萍想起初來乍到的橫衝直撞,不由感慨:“如果帶著冠軍的架子進來這裡,很難生存下去,退役運動員進入高校並非那麼容易,除了對學歷的要求外,思維的轉變更重要。”她從來參加培訓的運動員身上看到了曾今的自己,“上來就否定別人的東西,因為教練對我們就是否定和命令。”這個習慣曾讓李曦熹對許亞萍產生了“愣頭青”的印象,但幾番碰撞和退讓後,“萍姐性格還是很直,但解決問題靈活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