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體育品牌爭奪資源從境內擴張到境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5 12:34:11


 
  “但最近幾年,體育品牌對體育資源的爭奪,已日趨理智。”張慶說,“大家都很冷靜,都很明確自己的目標,體育資源的爭奪,呈現出集中度提升的趨勢。”

  以安踏為例,不僅在奧運會領獎裝備繼續和中國奧委會合作,同時還逐步擴展自己的國家隊資源,成為中國體操隊的裝備贊助商,這就是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而其他國產品牌,也都在把自己的業務範圍更加明確化、具體化,這樣便於進行長期產品規劃。

  但國內的體育資源畢竟有限。而國產品牌在經歷了前幾年的震蕩,進行了市場整合後,已不像之前幾年那樣拮據。數據顯示,安踏今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達到8.028億元,如果NBA贊助價格真如坊間傳言的為兩億元人民幣的話,安踏也完全有能力承受。

  “國內優質的體育資源就是那些,但目前國內的中產階層及普通大衆,對於體育的參與感正在日益加強,這等於是給了國產品牌一個信號,要盡早占據相關資源,等於是投資未來。如果國內資源被其他公司壟斷了,那麼通過國外優質的體育資源,也可能達到目的。”張慶說。

  正如張慶所說,大多數國產體育品牌,相比於國際體育品牌巨頭還有很大差距。他們之所以從對國內體育資源的爭奪拓展到爭奪國外體育資源,實際上的目標仍是瞄准國內。安踏這次和NBA簽約,目的就是通過NBA這個在中國深入人心的品牌,尋找經營業績新的增長點。(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