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2日,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在遼寧省體育訓練中心綜合館閉幕。 這是運動員代表在閉幕式現場集結。 |
中評社北京9月13日電/一例興奮劑,一則年齡造假,三個代表團被取消了體育道德風尚獎評選資格,本屆全運會就這樣在閉幕式過後,成為中國體育史上被快速翻過去的一頁。
甘肅自行車運動員逯艶或許還在為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憤憤不平,但她想討的說法估計很難得到了。花游蔣氏姐妹已經在悲憤過後,不得已收拾心情開始退役後新的生活。北京橄欖球隊受罰的教練和隊員,或許會懊惱當時罷賽行為的愚蠢。
上述這些算是攤上大事兒的,而爭議性判罰的輪番上演,將本屆全運會完全演繹為一出肥皂劇——懸念叢生,衝突激烈。
曲終人散過後,有人歡喜有人落寞,有人將踏上新的征程,有人則將帶著遺憾思考未來。但我們必須審視的是全運會為何風波不斷,全運會為何成為媒體和公眾口誅筆伐的對象。全運會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到底該何去何從?
社會上關於取消全運會的聲音,從之前幾屆開始就已甚囂塵上。作為耗資巨大的全運會,卻正演變為中國體育圈“蛋糕分配”的圈內盛會,其存在的價值已經偏離設立的初衷。所謂通過全運會發掘新人和為奧運會練兵的作用,正在被赤裸裸的“金牌至上”所替代。國家體育總局三令五申嚴明賽風賽紀,卻未能換來賽場上的公平公正。反倒是歪招兒頻出,讓人哭笑不得。尤其打分項目上的“水分”,東道主無需明說的優勢,人才交流上的急功近利,已經讓公眾無瑕顧及全運會上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