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體育項目俱樂部是企業主體,花自己的錢,轉會無可厚非。而現在用財政撥款買賣運動員賺取好成績,其實已經背離了資金用途。”張慶說。
“投機轉會”折射出中國體育何種“頑疾”?
受訪的專家和體育從業者,甚至是一些地方體育部門的官員對這種無益於長期發展的“投機轉會”行為持否定態度。然而,為什麼“投機轉會”仍然在大行其道呢?
在採訪中,不少省市一級體育主管部門官員談到,一個項目競技成績上去了,除了業績之外,可以獲得更多財政支持、聚集不少資源。雖然近年來“唯金牌論”在逐漸淡出社會的主流意見圈,但“唯金牌考核”依然是各地體育系統中的“尚方寶劍”。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廣東體育官員告訴記者,雖然國家要求的是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並舉,但“金牌考核”是實實在在的定量考核,而群眾體育的考核卻因為指標模糊、可操作性強,往往流於形式,最終整個工作重心還是要回到金牌上。
“在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轉變的過程中,光靠體育系統自我改革是很難的,“金牌”是地方上非常明確的杠杆和考核的標準,群眾體育的考核需要施以更加明確、更加量化的標準,”張慶說。(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