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房地產足球”調查:地產強勢砸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9 14:21:27  


 
  “房地產企業投資足球肯定是賺錢的,表面上看從足球俱樂部中賺錢是不可能的,但間接效益非常大,”資深足球記者、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尹波認為,房地產企業看中的是足球的廣告效應,儘管中國足球名聲很臭,但房地產公司不在乎,也不怕挨罵,只要能提高知名度,只要房地產主業還有巨大的利潤空間,投資足球絕對是划算的買賣,畢竟一年幾千萬的投入對於廣告費本就高昂的房地產企業來說算不了什麼。

  業內人士指出,“房地產足球”最成功的範例當屬當年的大連萬達,在投資足球的五六年間,萬達從一個大連本地的房地產企業蛻變為全國知名品牌,地產項目目前已擴張到全國多個城市,杭州綠城集團亦是如此。“從足球上投下錢,再從房地產上賺回來。”

  新華社記者在海南調查採訪時,某高爾夫球球場投資者告訴記者,在海南,高爾夫球場本身絕大多數都是賠錢的,建高爾夫球場者絕大多數都會再開發房地產,只要開發的房地產銷售出大概十分之一以上,建球場的“賠本”也就回來了,剩下的就是利潤了。高爾夫球如此,足球界這種情況也並不罕見。

  “毫無疑問,通過足球實現企業贏利才是房地產公司介入足球真正的動機。”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劉清早認為,足球關注度高、具有爆炸性傳播特征,這和房產公司為了炒作房子、追求短期轟動效應的營銷模式十分吻合,所以房地產企業願意借助足球來搞營銷。“這從根本上還是一種投機心理,其長期效應如何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業內專家表示,房地產企業之所以有實力投資足球,這與其在不規範的市場環境中形成的“暴利”特性有關。這些年來,隨著我國房價一路高歌猛進,房地產商們都賺得腦滿腸肥。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房地產業暴利成為代表委員抨擊的焦點。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陳萬志曾經估算,2009年中國的房地產商賺取的利潤高達1萬多億元,即使一家號稱低利潤的房地產企業在重慶賣房子平均每平方米淨賺超過千元。全國政協委員劉明華指出:“國際上房地產業的利潤率一般在5%上下,我國工業品製造行業的平均利潤率也在這個範圍,而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率在30%以上,完全是暴利行業。”

  因此,有人感嘆:“有實力玩得起中國足球的,除了國企也就只有房地產企業了”。

製造繁華,還是加劇泡沫?

  “房地產足球”的強勢存在,對中國足球到底是福音還是警鐘?將促進中國職業足球市場的繁榮,還是會加劇原本已經足夠多的泡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