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9日電/今年初,易劍東(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體育商學院院長)帶著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體育商學院的15名學員前往德國和瑞士。在瑞士,他們特別體驗了一個隸屬於洛桑的中型小鎮維拉爾的雪場,對於當地的滑雪文化有了直接的體認:
維拉爾是一個只有幾萬人的小鎮,雪場坐落在海拔1300米至3000米的山地,屬於阿爾卑斯山山系。這個小鎮和雪場幾乎融為一體,實現了人、地、產業、文化的完美統一。
這種冰雪運動文化是怎樣融入人們的血液之中,使得滑雪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穩定組成部分的呢?這裡的酒店、道路、商店、葡萄酒莊園等是如何嵌入到一個嚴謹的良性循環的體系中的呢?我們和當地的旅游局局長、酒店總經理、雪場老板、山地旅游專家都進行了交流,再加上觀察和體驗,我發現有幾點是非常有特點、也特別適合中國學習和借鑒的。
多方面合作
瑞士作為一個山川地貌和氣候環境優良的國家,歷史上有一個城鎮——聖莫裡茨曾經舉辦過1928年、1948年冬奧會,是世界上主辦過兩次冬奧會的三個城市之一。因此,維拉爾鎮的雪場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環境。然而,天然的環境必須有人為的精心設計和專業謀劃,才能讓滑雪產業和滑雪文化有機融合、良性發展。當地的官員和雪場負責人告訴我們,依托良好的地形開辟雪道、安裝纜車、設計觀景點,強化酒店、滑雪設備商與雪場的關聯。
由於不同海拔地區的地理和氣候有差別,在山腳下有大量的酒店,基本依托山體而建,基本沒有出現砍伐樹木而建設酒店的情形,努力實現人類活動不破壞自然環境的理想效果。
在體驗中,我發現一個細節:不少滑雪愛好者可以直接乘坐公交車到達通向山頂的公交站或者乘坐纜車上山。這樣,就給那些滑雪人提供了最便捷的服務和最經濟的方式。而這些雪道的設計,基本是繞過樹木,沒有砍伐的情況,當然也有當地人告訴我們:少數人不小心,可能在穿行時碰到樹木,出現傷害的情況也是有的。但是,這或許是可以控制和通過保險補償的一種自然的運動風險,一定的受傷率也是那些冒險滑雪者可以接受的。因此,越來越多的滑雪愛好者,甚至與家人一起結對享受這種野滑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