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蘇軾被貶廣東後感悟快樂在當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12 15:15:53


 
  可能路程比較遠,再加上蘇老師年老體弱,走著走著,就體力不支,有點走不動了,“足力疲乏”,想找個地方歇歇,當然最好是松風亭。可是一眼望去,松風亭還在遠遠的樹林末端,“望亭宇尚在林末”,這怎麼辦好呢?

  蘇軾猶豫良久:繼續走?體力在抗議;留下來休息?沒有場地。正當蘇老師在休息和前進之間進退維谷時,他忽然回過神來:“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現在我站的地方憑什麼就不能是休息處?大宋王法又沒規定這裡不能休息,這兒的地上也沒長蒺藜,憑什麼不能就地休息呢?感情上想通了,行動上就自由了,此刻的蘇老師如同脫鈎的魚,“由是如掛鈎之魚,忽得解脫”,清清爽爽,就在停留的地方一屁股坐下來。

  蘇軾就在那一刻開悟了:休閑就在當下。不一定要等到了自己設定的目標才好好休息,人生何處不休閑?此前的蘇老師把自己掛在一個“鈎子”上——要到達某處才有資格休息。而一旦打破這個束縛,人生就到了一個自由的境界。

  蘇老師畢竟是文壇豪傑,他並不只是停留旅途休息這個階段,而是進而把自己想作是兩軍對陣當中的一名士卒。正當短兵相接,戰鼓好似雷霆時,如果向前,就會死於敵手,如果後退,就會死於軍法。在進退皆有可能死的情況下,怎麼辦?蘇軾脫口而出:“當甚麼時也不妨熟歇。”不管什麼時候,都不妨礙我好好地歇息休閑。在進與退之際,在戰死與處死之間,讓這位疲倦的小士兵好好地休息一下吧。

  這就是蘇軾的名篇《記游松風亭》。

  當然,蘇軾不是鼓勵大宋子民當戰場上的逃兵,而是以戰爭比況人生,無論身處怎樣的危機,都不妨礙人們把自己放逐到危機的邊緣,在當下好好休息調整一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