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她在電影藝術事業紅極一時的時候,紅線女卻不甘做搖錢樹,用私房錢組建真善美劇團。上世紀50年代初,又組建了紅星粵劇團。1952年,她在演出《一代天驕》、《王昭君》,改編《蝴蝶夫人》和莎翁名著的實踐下,根據自己的天賦、嗓音條件,在傳統旦角的基礎上,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藝術和西洋美聲技法,創造了使海內外觀眾為之傾倒的“紅腔”。把粵劇旦角唱腔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而紅線女也就此成為舉世聞名的粵劇表演藝術家。
1955年,受到新中國的感召,也為全國上下的戲劇改革、戲劇為人民服務的熱潮所震撼,紅線女放棄了在香港極為優厚的物質待遇回到廣州,自此之後為粵劇藝術奔走終生。
終其一生為藝術
1966年“文革”開始,紅線女受到迫害,離開了舞台,到廣州掃大街,並且多次被造反派剃“陰陽頭”。次年被下放到廣東英德茶場勞動。
因為“文革”,紅線女有十三年零兩個月沒有唱戲。“最初,他們把我關在省粵劇院三樓。後來,他們說你回家吧……回來後的工作還是拉大幕。養雞也試過,一個人管3間養雞房,500多只雞。”紅線女曾回憶。紅線女的一生演過200多個粵劇劇目,塑造過眾多女性角色,匯成獨特的“紅派”表演藝術體系,是粵劇藝術史上當之無愧的大師級人物。她對藝術的追求始終不曾停步,她曾拜梅蘭芳為師,請程硯秋設計身段、水袖,請俞振飛指點《桂芝告狀》,請周小燕改進《思凡》的唱腔,最終完成紅派藝術的創造。“我還記得當年在天安門觀禮台的時候,那是我第一次遇見梅蘭芳梅先生,他和我說,你的藝術很好,還是回來工作好。後來我拜梅先生為師,他的很多話直到今天我仍然記著,所以我現在也督促自己,能學多少是多少。”紅線女曾回憶。
紅線女終其一生對粵劇藝術進行著發展創新,並努力和其他形式融合。1984年,她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粵劇戲曲小調音樂會,這是中國戲曲藝人的首次個人演唱會,也是她在“文革”後首次登台。而後,她又嘗試用鋼琴、交響樂為粵劇伴奏。直到76歲的時候,紅線女還為首部粵劇動畫電影《刁蠻公主戇駙馬》配唱,因為她希望能夠讓小朋友了解粵劇。
雖然已經多年沒有登台演出,紅線女的晚年卻一天也沒有離開過粵劇藝術。在廣州珠江新城的一棟藝術建築裡,一個集粵劇收藏、展覽、展演等功能於一身的“紅線女藝術中心”每天都在向公眾免費開放,這是紅線女一手促成的粵劇藝術中心。而在中國現存300多個地方劇種中,以在世的演員冠名的藝術中心,只此一家。
|